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参加《红色文化公益宣讲百场行》走进南阳市第四十三小学 图文:光影中国网金韵摄影部 马骥 2021年5月27日下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红色宣讲志愿者队,应邀参加南阳市社区志愿者协会《红色文化公益宣讲百场行》走进南阳市第四十三小学活动。 学习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中国的红色文化,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就开始酝酿,到新中国成立时已历经长达28年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和内容。这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如今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依然是鼓舞、激励人们继续奋斗的强大推动力。 红色文化的内容很丰富,其中最主要的则是两点:一是爱国主义情怀;二是艰苦奋斗精神。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受屈辱的历史,但中国人民酷爱自己的家园,在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进行14年的抗日战争,终于赢得了胜利。 再看艰苦奋斗精神。面对装备精良的敌人,面对缺吃少衣的条件,中国人没有畏惧,而是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正是这种精神的力量,使革命队伍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仅荡涤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还创建了一个充满无限光明的新中国。 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是中国红色文化的精髓。人们寻访前辈人的足迹,缅怀他们的战斗历程,就是要将这两种精神继续发扬下去,永葆其强大的推动力量。 我们在今天形势下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能说这些是“过去的东西”,更不能说其“已经过时”。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地面上生长出来的,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尽管与过去相比,所处的环境有异、条件不同,但其精神、原则和内容,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就眼下我们所面临的情况来看,尤有弘扬之必要,因为它对于克服困难、继续前进具有巨大的积极意义。 2021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与汗水浇筑走过的路,一个又一个故事,是大浪淘沙、群英荟萃的图谱。100年过去了,那一腔青春的热血,那勇于拼搏和奋斗的基因,那敢于牺牲和奉献的精神一直在中国人的血管里奔流、从未停息! 在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南阳市第四十三小学组织开展“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党史故事分享会,会议有幸邀请到南阳市社区志愿者协会的马骥老师、张海霞老师,此次分享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传承革命精神,厚植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学生心中有梦想、心中有榜样,缅怀红色历史,追忆峥嵘岁月,聆听红色故事经典,用仰慕的情怀感受历史蕴含的感动,用赤诚的心追寻革命先驱不朽的足迹。 活动由双铺小学大队辅导员田永明老师主持。 马骥老师,是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党办宣教部主任。他热心公益事业,富有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自参加南阳市志愿者公益协会以来,一直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开展志愿活动,是志愿者公益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和骨干参与者,策划组织并亲自参与了大大小小上百次的志愿者公益活动。 张海霞老师,南阳市社区志愿者协会公益宣讲团成员,同时也是一名“五防讲师”,在2017年5月至今在上百所中小学、幼儿园做了100余场五防公益讲座,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学会自我保护,避免校园欺凌。 两位老师和两位同学带来了激情昂扬的红色故事分享,他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饱含深情地讲述了革命先辈的感人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