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2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苏淮北中学“铁流千里”徒步考察队到邓州“雷锋纪念馆” “花洲书院”考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楼主| 发表于 2024-7-25 21:2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龙行天下1 于 2024-7-25 21:26 编辑

江苏淮北中学“铁流千里”徒步考察队到邓州“雷锋纪念馆” “花洲书院”考察
图文:光影中国网金韵摄影部马骥
    2024年7月25日,江苏省淮北中学第十八届“铁流千里”考察队,到邓州“雷锋纪念馆”“花洲书院”考察。
   江苏省淮北中学第十八届“铁流千里”考察队今年的考察将历时53天,将是该考察队史上最长的一次考察。队员将从江苏徒步至河南镇平,然后再到江西萍乡,总行程2000余公里。76名小队员们还将沿途捐助60名特困生或留守儿童,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看望老党员、老战士,参观瞻仰各地烈士陵园和纪念馆。
  这次,他们将到河南省镇平县瞻仰彭雪枫将军故居和江西省萍乡市秋收起义广场参观学习。江苏省淮北中学始建于1941年,是刘少奇、彭雪枫、刘瑞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办的一所抗日军政学校。从2007年至今,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十七届铁流千里考察活动,近700名师生徒步4万多里,途经湖南、江西、海南、北京等10多个省市,先后抵达井冈山、韶山等革命圣地。本次活动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弘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让学生在磨炼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2024年是原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将军殉国80周年、新四军四师原参谋长张震将军诞辰110周年,江苏省淮北中学为了弘扬铁军精神、传承文化薪火,在暑期举行第十八届“铁流千里”活动。
淮北中学原名“淮北苏皖边区公立淮北中学”,是彭雪枫、邓子恢、刘瑞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于1941年创办的一所抗日军政学校。
   2024年6月29日“铁流千里”考察队从泗洪县出发,共有76名中学生分为两批徒步奔赴河南镇平和江西萍乡,一路寻找红色足迹,其中一批重走彭雪枫将军西征东进抗日路。
   1941年5月,彭雪枫率领新四军第四师从豫皖苏边区挺进洪泽湖畔,开辟和巩固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此后,在淮北地区流传着一首歌谣:“彭师长有‘三宝’,拂晓剧团、骑兵团,还有一张《拂晓报》。”
   江苏淮北中学第十八届“铁流千里”考察队到达南阳邓州,到“雷锋纪念馆” “花洲书院”考察。
   江苏淮北中学“铁流千里”徒步考察队邓州“雷锋纪念馆”考察
   邓州编外雷锋团纪念馆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东入市口,编外雷锋团展览馆于2002年8月13日破土动工,于2003年2月26日竣工并正式开馆。1989年,与雷锋一起入伍的560名邓州籍复员回乡战士自发成立了"学雷锋指导委员会",在他们的带动下,邓州先后成立学雷锋指导小组23个,学雷锋送温暖小分队1300多个,为邓州人民架起了一座了解雷锋、认识雷锋、走近雷锋的桥梁,群众亲切的称他们为"编外雷锋团"。他们的事迹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1997年4月,经邓州市委、市政府、市人武部研究决定,正式成立邓州"编外雷锋团"。该展览馆该馆为邓州市人民武装部二级单位,配有四个专职解说员和21个行管及服务人员。纪念馆总占地面积277亩,其中绿地面积189亩,道路广场面积88亩,总投资1700万元。整个设计以展览馆为主体,周围种植树木、草坪,前面以"一河两湖"为衬托,北与"两山"相呼应,西南设置为小型文化广场,形成以河湖、假山、广场为景点,以园路、小桥为线,以草坪、纪念林为面的点、线、面相结合,高低起伏、错落有四季有花的园林观。
   整个展馆共分两层四个展厅,以图片与实物结合的方法,充分运用声、光、电、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展示展览的主题。第一展厅为雷锋--我们的战友。主要介绍雷锋战友与雷锋一起工作、生活,亲眼目睹雷锋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历程,并亲身感受了雷锋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第二展厅为与时俱进学雷锋--邓州编外雷锋团。主要介绍邓州560名雷锋战友回到故乡后,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矢志不渝传播、实践雷锋精神的感人事迹;第三展厅为全民齐动员,创建中原雷锋城。主要介绍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创建中原雷锋城的雄心壮志与邓州人民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第四展厅为亲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主要介绍各级领导对编外雷锋团这一先进集体的关心和厚爱,表达了以编外雷锋团为榜样的邓州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让学雷锋活动在中原大地世世代代传播下去,让雷锋精神在邓州大地永放光芒的决心。
                                               

江苏淮北中学“铁流千里”徒步考察队邓州“花洲书院”考察
   花洲书院始建于宋代庆历年间,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范仲淹任邓州知州期间创建了书院内讲学堂--春风堂、藏书楼、斋舍,并在书院东侧创建百花洲,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花洲书院因百花洲而得名。
   公元1045年,范仲淹谪知邓州,为学风不兴而忧心忡忡,感到百花洲一带环境幽静,景色宜人,是理想的治学场所,于是在百忙中谋划,创办"花洲书院"。并且,公余到书院讲学。一时邓州文运大振。范仲淹的儿子、官至观文殿大学士的范纯仁,以及官至崇文院校书的张载,曾任邓州知州的韩维,均"从师范仲淹学于花洲书院"
花洲书院,位于河南邓州古城区东南隅,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范仲淹所创办。传咏千载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诞生于此。邓州,为夏、商、周及秦汉之后的中州名郡,宋初为邓州南阳郡,治穰(今邓州市),领南阳、内乡、顺阳、淅川5县。宰相张永德、赵普,苏易简、寇准、陈尧咨、刘筠、谢绛等中央要员都曾任邓州知州。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范履冰之后,北宋范墉之子,生于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八月二日,两岁而孤。范仲淹少有大志,慨然以天下为己任。青年时游关中,见病尸遍野,立志"大丈夫当以利泽生民为务"。23岁时辞母离家,求学千里之外的应天府书院(今河南商丘),"五年未尝解衣就忱,昼夜苦学"。终于大通六经之旨,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考中进士,授光德军(今安徽)司理参军,从此踏入仕途。范仲淹为官38年,忠君爱民,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庆历五年(1045)十一月,范仲淹以疾求解边任,请知邓州,遂以给事中、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到邓州赴任。范知邓州,政简刑清,一年余而化行俗美,吏畏其威,民怀其德。直至皇祜元年(1049)正月,才离邓赴任杭州。范仲淹知邓时已洲废亭圯,曾吟诗叹曰:"南阳有绝胜,城下百花洲,谢公创危亭,屹在高城头。尽览洲中秀,历历销人忧。作诗刻金石,意垂千载秋。我来亭早坏,何以待英游。"(范仲淹《览秀亭》)范遂整治百花洲,重修览秀亭,并在城墙东南角建春风阁,在百花洲畔,修建了书院,故名"花洲书院"。范公此后常在书院执经讲学、在春风堂以文会友、在百花洲与民同乐。在这里,范公还与致仕宰相张士逊,新科状元贾黯等诗酒雅会;同宰相晏殊,光化知军李简夫及名士王诛,张涛赋诗唱和。"芳洲名冠古南郡,最惜尘埃一点无。楼阁春深来海燕,池塘人静下仙凫。花情柳意凭谁问,月彩波光岂易图。汉上山公发新咏,许昌何必诧西湖"(范仲淹《依韵答王源叔忆百花洲见寄》)。
   花洲书院后世扬名华夏,更重要的就是范仲淹应挚友滕子京之情,在花洲书院春风堂撰写了千古绝唱《岳阳楼记》这一千古名篇,连同湖南洞庭岳阳楼名传千古。滕子京,名宗谅,北宋洛阳人。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一生志同道合,后滕子京用公使钱一事被人攻讦受审,范多次上表为其辩诬,终使其免去刑狱之灾,先后贬知陕西风翔府(今宝鸡),河南虢州(今河南灵宝),岳州巴陵郡。滕知岳州后,重修了江南名胜岳阳楼。楼成,极为壮观,遂于庆历六年(1046)六月十五日,致长信于范仲淹(见今嘉靖、乾隆、嘉庆《巴陵县志》之《滕子京与范经略求记书》)。信中详述了岳阳楼重修情况,并附《洞庭秋晚图》一本,派人千里迢迢至邓,求挚友抽暇为其作记。范公接信后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在邓州花洲书院的春风堂展纸走笔,一气呵成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观记之全文计360多字,字字珠玑,文情并茂,气势磅礴,千古传咏,不但使岳阳楼增色添辉,名扬天下,也使后人不得不赞叹滕子京求记的的远见卓识。
   花洲书院的创办,使邓州文运大振。清房如竹有诗《春风堂下红香满》以记其盛。范仲淹的儿子官至宰相的范纯仁,北宋理学创始人之一官至崇文院校书的张载,元祜时邓州知州韩维等,"均从师范仲淹学于花洲书院(见《嵩阳书院》)。范仲淹离邓后,邓州人十分怀念,于花洲书院旁建祠祀公。北宋元丰元年(1078)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专程到花洲书院瞻仰范公遗迹,挥毫题诗:"范公种竹水边亭,漂泊来游一客星。神理不应从此尽,百年草树至今青。"花洲书院从宋代至明清,累圯累修,办学不断,是邓州的重要胜迹和教育中心,居邓州八景之首(清·易良俶诗述八景),明时称"花洲相迹",清时谓"花洲霖雨。"至元代花洲书院因战火而一度荒废,明代全国书院复兴再修,并易名为春风书院。万历三十七年(1609)知州赵沛整修范文正公祠,四十三年(1615)知州夏忠重修春风阁和范文正公祠,并增建景范亭和石牌坊。至清道光四年(1824)代知州马应宿移修书院于原址,恢复花洲书院名称。至2005年再次整修复建。
   花洲书院分三大景观区。居中为书院主体,五进四院结构,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书院建筑之庄严和恢宏。院内西部为范文正公祠,整修时增建了邓人姚雪垠文学馆等名人馆。东部为百花洲、园林、亭台楼榭,山湖洲林等,相映生辉,再现了江南园林风格。碑林书廊相映成趣,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文化与建筑风格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和物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