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 文/徐向荣 10月12日,李克强与英拉共同出席了中国高铁展开幕式。据报道,两位领导人在参观展览的时候频频互动。李克强向英拉介绍了中国高铁的建设成就和竞争优势,英拉则向李克强介绍了泰国铁路建设规划和在地区互联互通中的地位。此前一天,李克强在与英拉举行会见时表示,中方愿积极参与曼谷至廊开段等路段的高铁建设,促进本地区的互联互通和人员往来,使铁路沿线乃至周边各国受益。高铁展还显示,中国已经与泰国合作,完成了泰国首都曼谷到旅游城市清迈以及曼谷到泰国与老挝的边境城市廊开共两条高铁的预可研成果。此前,这一合作方式曾被形象地形容为“大米换高铁”。(10月14日和讯网) 我国铁路产业输出方面具有良好的历史和基础: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铁路人就创造了坦赞铁路这样的优秀典范。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事业,尤其高铁的飞速发展,依靠高质量、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中国铁路产业开拓海外市场更是业绩斐然:2009年10月,武广高铁开通前两个月,中俄就签订了发展高速铁路备忘录;同年11月,原铁道部同美国工业巨头通用电气公司签署了合作备忘录。2012年,中国铁建成功地获得土耳其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高速铁路项目二期工程全部两个标段;同一年,中国和伊朗还签署了一项22亿美元的铁路建设协议,帮助伊朗修建连接首都德黑兰至霍斯拉维的580公里铁路。同时,中国还与老挝、泰国、巴西等国签署了高铁领域合作意向书或协议,有些重大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与缅甸、波兰、印度和中亚部分国家达成了合作发展铁路的共识。毫不夸张地说: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中国综合实力强大,乃至国家形象的一张新名片。 中国高铁为何如此受到世界各国的信任和青睐?虽然与日本新干线相比,中国高铁起步晚,但是顽强的铁路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短短数年内,成功使得中国成为当今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最快、运营里程最长、运营时速最高、在建规模最大、拥有系统技术最全的国家。由于我国国土宽广,地理环境复杂,因此,中国还具有在不同地质条件、不同气候环境下建设和运营高铁的经验,比如2012年12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的哈大高铁,就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运营的穿越高寒地区的高速铁路,这些成功经历和经验都是其他高铁大国所不具备的!此外,与其他高铁大国相比,中国建造高铁具有造价低、性价比高的优势。一份全球高铁研究报告显示,国外建设高铁每公里成本为0.5亿美元,而中国只有0.33亿美元,相差三分之一。由于建设成本较低,票价也相应便宜。目前法国高铁的票价是每公里27美分、西班牙是每公里25美分、日本是每公里30美分,而中国可以做到每公里7美分!正因为中国高铁有如此多的优点,因此近两年有100多个国家元首、政要和代表团前来考察中国高铁,在参观考察后,这些政要和代表团对中国高铁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从巴西、阿根廷、波兰、东南亚这样的新兴市场,到惯于引进世界最先进技术装备的财大气粗的沙特等海湾石油输出国,到昔日曾帮助中国建设铁路的“老大哥”俄罗斯,到全世界惟一超级大国美国,都已明确表示希望中国参与其高铁建设合作。 “长路漫漫其修远兮”,高铁成为中国国家的新名片,大步走出国门,固然值得高兴和庆贺,但是需要解决和正视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外国国情诸多方面异于国内、各国自然条件和气候变化亦非国人熟悉,再加上复杂的国际关系和潜在的项目风险等等。希望中国铁路人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功课,顺利理清各因素的纠葛,既好又快地完成高铁建造任务,用自己的实力和成绩为中国高铁扬名,让中国高铁这张新国家名片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