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33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像泛滥时代,摄影艺术路在何方?

[复制链接]
主题
发表于 2013-12-2 11:15 | |阅读模式
图像泛滥时代,摄影艺术路在何方?作者:摄影 来源:www.sheying8.com
在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现场,年轻观众与参展艺术家积极交流,相互探讨。
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摄

苏文的《北京银矿》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

美国摄影家薇薇安·梅耶拍摄的芝加哥街景鲜活有趣,现场感强烈。
“鲲鲤国际影廊”供图

魏壁的作品《母亲的镜子》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乡愁。
  核心提示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摄影技术越来越容易为普通人所掌握,而摄影本身也前所未有地变得如此“廉价”:人们似乎只需轻触快门,就可以拍出质量不俗的照片,发烧友跟职业摄影师在许多方面的差距正在日益缩小,这种挑战迫使摄影家亟待在思想观念或表达语言上实现突破。
  与此同时,大量同质化的摄影艺术节、摄影展览同样受到舆论诟病。甚至有评论家认为,现代摄影从题材、技术和表达语言上,已经很难变出新的花样。在未来,“黔驴技穷”的专业摄影师们将无所适从。
  11月23日开幕的2013连州国际摄影年展,采用“告别经验”作为主题,一针见血地抛出了“为何要摄影?”、“为何要展览?”等话题,揭示了当前专业摄影展览在大众图像泛滥之下遭遇的尴尬。
  “泛滥的图像突显了我们思维和文化深度的缺乏,普罗大众更渴求看到高质素、有内涵的摄影艺术。”香港策展人秦伟如是说。本届连州摄影年展总监段煜婷也认为,摄影家应当通过镜头,直面人类共同面对的困境,才能产生真正能与时代对话的伟大作品。
  作为国内最具专业水准的摄影年展,本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亮点纷呈,将触角伸向更多未知的摄影角落。这些展览除了给人们带来创新灵感的同时,更以其背后蕴含的人文思考触动人心。摄影家如何抵制浮躁的商业潮流,坚守人文价值,彰显独特个性?相信这些作品将带来可贵的启示。
  故事1
  垃圾堆里“淘”来的“北京银矿”
  人们在新购置的电话、彩电、电冰箱前存照留念,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与“麦当劳叔叔”合影……每一张照片看上去都很普通,但当上千张这样的照片同时出现时,效果却非常惊人。
  法国摄影策展人苏文(Thomas Sauvin)带来的《北京银矿》,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场景,见证了那个“门户初开”的年代,中国人日渐宽裕的生活条件,以及从保守、拘谨走向开放、活跃的精神状态。凭借《北京银矿》,苏文连夺“新摄影年度大奖”与优秀策展人“飞马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大奖的外国人。
  苏文在北京定居长达10年,平时喜欢收藏有关中国的影像资料。有意思的是,这些照片的作者,还有照片里的人,他一个也不认识,因为这些照片的底片竟然是从垃圾堆里“淘”回来的。
  4年前,苏文认识了专门收购废品的工作人员小马,并从他的手中先后买下了50万张底片。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废旧胶卷被悉数丢弃。这些回收的废旧胶卷含有硝酸银,可以收集起来重新提炼,在市场上卖钱。而苏文却从这些成千上万来自民间、即将被销毁的彩色照片底片之中,发现了一种比银更珍贵的宝贝。
  苏文按公斤将这些底片买下来,并将这座“矿山”搬回家中。“我花的价钱远远高于一般的回收价,小马很高兴,我也很高兴。他或许心想:这老外真容易忽悠。”苏文的普通话非常流利,还带着一点北京口音。
  几年下来,苏文每天都在这些发霉发臭、布满灰尘、划损弄皱的底片当中,重复着单调而乏味的回收整理工作。他一度感到极大的挫败感。所幸的是,他渐渐从经过整理的图像里,看到了中国社会与中国人生活的微妙转型。
  “照片的主人公总是正襟危坐地看着镜头,仿佛正在经历一个神圣的仪式。”苏文说,与街拍和偷拍不同,这些照片大多是刻意的“立此存照”,照片里的人物表情、姿态通常都比较含蓄、郑重,“很像上个世纪50年代的法国。”苏文回忆说,《北京银矿》在英国展出时,许多观众都感到很吃惊:“原来中国人与我们差不多,大家的工作、爱情、家庭生活都是一样的,放假时都会带着孩子外出旅游。”
  “苏文的工作实际上是对我们自己走过历史的一种体认,也是对我们身份和价值的再次确认。”艺术评论家鲍昆如是说。尽管苏文无意对《北京银矿》进行过于学术化的探讨和诠释,但这些经受时光淘洗的日常影像,无疑为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留下了一笔数量惊人、真实可靠的“影像遗产”,也成为一种超越时空、沟通中外的情感纽带。
  故事2
  藏在胶卷盒里的神秘人生
  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美国街头摄影家薇薇安·梅耶,曾为半个世纪前的芝加哥记录下千万个自然、灵动、现场感十足的瞬间,然而,她却一直是美国摄影界的“神秘人”,即使在她的作品获得重视、被广泛传播之后依然如此。
  薇薇安生前是一名默默无闻的保姆,从未受过专业摄影训练。她喜欢在休息日拿着她的相机在芝加哥街头随处抓拍。2009年4月20日,83岁的她在罗杰斯公园的疗养院去世。到那时为止,她所拍摄的照片大部分都没有冲洗出来,连她自己都没有看过。她是怎么爱上摄影的?为何从不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照片?这些问题或许将永远没有答案。
  从薇薇安的老主顾和一手带大的孩子们口中可以得知,薇薇安个性强悍,对摄影无比执着:她要求主人将她的卫生间改造成为一座暗房,并坚持将这里打造成“私家重地”;她为孩子们拍下的照片,一张都不会送给别人,除非用钱去买……1987年,当年逾花甲的薇薇安,带着200多个大盒子**求职时,她对主人说:“我带着我的一生而来,而我的一生就在这一个个盒子里。”直到6年前,跳蚤市场卖家约翰·马罗夫从旧家具拍卖场无意中发现了一箱薇薇安·梅耶的底片,这些保存在盒子里的秘密才逐渐为人所知。
  本次展出的作品只有25幅,然而摄影家独特的观察视角,以及照片画面所具有的质朴魅力,仍然令人倍觉惊艳。薇薇安镜头里的人物总有一种富有生气又难以言喻的气质。比如,那些穿戴得珠光宝气的老妇,神情略带傲慢,隐隐透露出昔日的高贵,失落的眼神却又流露出岁月催人的无助。
  “她的镜头对人物细节捕捉得特别细腻,随意而没有套路的抓拍,让她的作品更显得自由、特别。”策展人段煜婷介绍说,薇薇安的作品虽然生活气息浓厚,却没有那些媚俗的小情趣。她的镜头从来没有错过那些“在成功富裕的美国人身边的人”,包括黑人、劳工、乞丐、流浪汉。他们的潦倒失意与大都会的时尚繁华,组成一道道别具一格的美国景观。
  评论家鲍昆认为,薇薇安的作品引发的轰动,更像是对今日矫揉造作的专业摄影的一种讽刺。“她并不是一位想当艺术家的人,她安守本分,信守普通人的善良,也没有太高深的艺术创作意识。她的作品最让人感动的地方,就在于她只是用相机单纯地记录她喜欢的人和事物。”
  整个展览以薇薇安的自拍像作结,她那桀骜不驯、不苟言笑的神情,正像“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耐人寻味。
  故事3
  散发淡淡乡愁的诗意镜头
  与苏文《北京银矿》对历史细节的缜密梳理、薇薇安·梅耶的平民纪实风格不同,湖南摄影家魏壁创作的《梦溪》却更像是一场内心情感的独白。《梦溪》结合了多种艺术形式,这些装裱在宣纸上的黑白影像作品,与工整的楷书批注互相交织,一股文雅的书卷气扑面而来,仿佛让人看到民国年间的文人信札。
  “梦溪”是魏壁的故乡,也是摄影师心中的精神家园。“故乡在谁的心里都是永恒的,只是有的人没有故乡。”魏壁如是说。《梦溪》里面每幅作品的拍摄背景都很纯粹、利落,没有艰涩的语言,也没有愤世嫉俗的情绪,只是流露出一种满载民族情感的淡淡哀愁,有如余光中《乡愁》中的诗意。
  在一幅题为《母亲的镜子》的作品中,画面中间只有一面质感如同水墨画的空镜子,旁边类似家书的文字诉说着温情脉脉的话:“母亲的这面镜子,大概用了四十年。这四十年,她经历了太多事。从朝如青丝到暮成雪,四十一岁开始守寡,步履维艰地养育了我们兄妹仨……”
  在拍摄第一批《梦溪》系列作品时,魏壁仍在异乡流连。出于乡愁的驱使、对故土的怀念和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后来他回到了故乡,在祖辈生活过的老地方继续创作《梦溪2》。回乡之后,魏壁找到了许多旧物件,发现在它们背后蕴藏着数不清的故事。“比如那一幅《椿树》,让我想起了儿时的老屋门前种着的一排椿树,这是我们唯一一张全家福拍摄的地方。”
  从技术角度来看,魏壁使用的摄影语言并没有太多创新,其作品的表达方式在摄影圈内也引起了一些争议。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作品在不少观众心中唤起了一丝久违的温情。这或许是因为,这些作品将流逝之中的事物和情感保存下来,回到了摄影艺术的原点。
  策展人章鸥翔认为:“当笼罩在摄影师身上的光环渐渐退去,摄影本身收藏记忆的功能却永远不会过时。记录每个人的生活、情感、经历,这就是摄影的最大意义。”

沙发
发表于 2013-12-2 13:57 |
浏览关注支持!
板凳
发表于 2013-12-2 14:28 |
浏览欣赏学习!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16:18 |
十里河 发表于 2013-12-2 13:57
浏览关注支持!

谢谢浏览关注支持!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16:18 |
一介草民 发表于 2013-12-2 14:28
浏览欣赏学习!

谢谢浏览关注支持!
6
发表于 2013-12-2 16:22 |

浏览关注支持!
7
发表于 2013-12-2 20:41 |
浏览支持,谢谢分享。
8
发表于 2013-12-3 07:27 |
谢谢分享,浏览支持。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