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Lee Whitehead:比武台上荣与辱(2)来源:作者:
《大巨人James Thompson》:在搏击之夜巡回赛上被Rob Broughton击败后,这位布里斯托格斗家的悲惨相貌。 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过什么技术障碍呢? 经常会有血溅到镜头上,你必须习惯这个问题。不过最大的问题还是光线。比赛现场的光线条件都不会太理想,而为了避免干扰格斗家,也不能使用闪光灯。这种情况下,想把那些打起来个个像练过轻功一样的武林高手拍清楚实在不是件容易事儿,更何况你们之间还隔着围栏。 说到灯光问题,那真是怨念无数。小比赛吧,预算不够,用不起灯光设备。大比赛吧,钱是够了,但灯光优先考虑的却是现场直播和摄像。而且就算是这种情况,他们也不会把灯打得太亮,以免灯光从赛场上反射出来影响到前排大人物们的观看效果。 那你是怎么克服这些问题的? 我用得最多的光圈就是f/2.8,只有最大光圈才留得住那么一点点可怜的光线。为了避免画面模糊,我通常将感光度设置为3200,这样快门速度勉强够1/500秒。就我的经验来看,比较豪华的赛事现场,1/640秒快门加f/4光圈的曝光组合效果非常好。比赛过程中我基本上只使用手动曝光模式,只有在赛后拍摄格斗家调整准备或现场气氛的照片时才偶尔换到光圈优先模式下。我很早就发现点测光完全不适合我,按照点测光拍摄,画面会出现大面积的死黑。所以我一直都使用中央重点测光方式。 另外在比赛开始前,我会通过观看参赛格斗家之前的比赛录像尽可能全面地把握他们的风格,观察他们最擅长的招式,是近身技、投技还是格斗技等等。了解这些信息后,你就会知道在比赛时应该抓住哪些机会按下快门——通常就是他们对手最不爽的,例如说被迎头重击打得满地找牙的样子。
《Aaron Blackwell 对Ashley Smith Ashley Smith》:当着裁判MarcGoddard的面一记腿鞭甩向Aaron Blackwell头部。
《维京王Justin Wren》:Justin Wren的特写,他是真人秀终极格斗的前参赛者之一。 比赛过程中,你有机会认真构图么,还是拍了再说,回来再裁? 有时候对战双方会像疯了一样打成一团,一看就知道他们很快能决出胜负。这种情况下我会打开连拍功能,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不会这么干。 一般每场比赛我的目标是拍摄20到40张好片子,涵盖现场的气氛、情绪、决斗双方等等。一场比赛下来拍两三百张照片是完全没必要的,把他们每次出拳都记录下来有什么意思呢?我非常讨厌RAW文件的导出与处理,所以我会尽量减少自己的工作负担。我更讨厌在拍摄现场回放和删除照片,这让我有一种负罪感。 你挡住观众视线的时候他们有什么反应?
还好我从来没干过这种事情,我在赛场边上拍照的时候一般都尽量伏低身子,对于一个一米九的人来说这真不容易。比赛一般在一个高约一米的地台上举行,赛场周围专门给摄影摄像人员和举牌女郎留下了走道。基本上整场比赛我都得猫着腰在走道里面窜来窜去。
出糗当然是免不了的。有一次我从笼子一边往另一边跑的时候,撞到了场外指导,我们两人和我的相机都飞了出去,冰桶里面的水也溅得到处都是。为啥一切居然能完好无损,我也不知道。不过在场外指导看来,这完全因为我是一个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
《电子侠Evangelista Santos》:“担任官方摄影师职务之后,我可以在擂台边搭着的梯子上一览格斗场地全景。不过我还是时不时从梯子上跳到场边拍摄,因为‘笼子’是这项运动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如果我们的读者也想去拍摄综合格斗比赛,你能为他们提供一些建议吗? 拍照之前首先了解这项运动,里面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小细节。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拳脚往来固然精彩,但真正值得把握的细节却是摔跤、巴西柔术、俄罗斯桑搏中的那些小技巧。 当我亲自参加过综合格斗比赛之后,这项赛事才在我的镜头中真正变得精彩起来。观众云集的比赛场地看似喧嚣,但当你站在擂台上为胜利而战的时候,才知道这儿多么的寂寞。筋疲力尽、状态不佳、裁判偏袒、痛苦与失败,只有当我亲身体验过一切,我才能从其他选手的脸上体会到这些情感。 最后我想说的是,拍照就是拍照。有太多人都习惯了乱拍一气,然后再回去进行夸张的后期处理。我恨模糊的画面,更恨什么都依赖后期。在我看来,拍照就是按快门、做色阶,可能再做点裁切。在我看来,拍照就这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