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4572|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副厂真的如渣一样吗 看牛镜突破卡口界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4-11-1 22: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佳友在线责任编辑: 麦田中的小丑
      “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这个在摄影圈流传已久的名言虽有些戏谑成分,但也很好的反映了摄影的确是一个非常耗费金钱的爱好。动辄上万的镜头的确需要让爱好者们狠狠得节衣缩食一把才能将它拥入怀中。为了让广大摄友们只需花费尽可能少的金钱也能得到类似的使用体验,也为了抢占更加细化的不同市场,副厂镜头便应运而生。但许多年来,犹如“XX情结”一样难以磨灭的“原厂情结”一直在许多摄友心里徘徊,仿佛陷入了一个“价格绝对决定价值”的思维怪圈。那么为了打消各位的顾虑,也为了让朋友们对副厂镜头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今天笔者就跟大家一起聊聊副厂的那些明星镜头,看看副厂真的如渣一样吗?





既然是说到副厂镜头,如今热卖的主要有腾龙适马和图丽。(至于施奈德和蔡司,也可划分为副厂,不过定位就非常高端了,本篇文章暂且不提。)说到这几个副厂镜头生产商,想必大家也都是经常听到,也是很多没有“原厂情结”的朋友比较钟爱的品牌。在售价上,相同焦段相同参数的副厂镜头远远比原厂镜头便宜的多,并且在画质上也各有各的特点。再加上副厂镜头的兼容卡口比较多,佳能尼康宾得等数码单反都能使用,所以面向消费群也比较广。





在五、六年前的印象中,副厂镜头除了价格之外在很多方面都不能与原厂镜头相提并论,那是因为当时的原厂镜头在技术运用上更为成熟,同时配置的产品数量也很多。而随着最近两、三年内的技术发展,日系镜头厂商腾龙、适马、图丽等等品牌都推出了很多超越原厂规格的镜头产品。虽然目前在网上,也偶尔有摄友对于副厂镜头的质量都并不是十分满意,在对焦速度,阻尼手感上都颇有意见,但是认为副厂正在赶超原厂的摄友也绝不是少数。

现在的副厂产品里,很多产品同样具备了与原厂产品类似的超声波对焦马达、超低色散镜片,高精度的镜片镀膜技术以及防抖技术等等。虽然有了这些技术之后,副厂镜头的价格也在提升,但就目前情况来说,同样技术规格的产品,副厂生产的还是要比原厂制造的便宜很多。





为了让自己的钱包不至于遭受灭顶之灾,也为了追求极致的性价比,越来越多的摄友开始倾向于物廉价美的副厂产品。几个副厂近些年也是越战越勇,不断地丰富着自己的产品线以迎合不同水准的消费者。现在的副厂产品,再也不是所谓的“山寨产品”,逐渐成为了镜头界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下面就请大家随笔者一起来看看,适合不同水准摄友的副厂名镜。等看完这篇文章,说不定困扰在你心中“副厂真的如渣一样吗?”的疑问就会迎刃而解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22:08 | 只看该作者

入门级——套头的绝佳替代品

入门级玩家的第一支镜头一般都是随机搭配的套头,而这样的镜头一般都是俗称的“狗头”。此类镜头锐度不高,畸变、色散等处理也都不是很好,较小的光圈、稍短的焦距也是初学者们吐槽的重点。




入门级玩家的第一支镜头一般都是随机搭配的套头

为了让初学者们也能得到较好的摄影体验,腾龙就曾推出过一款号称“穷人的恒定光圈头”的腾龙SP AF 28-105/2.8 ASP LD IF。熟悉腾龙镜头的朋友只要看到这款镜头的型号就明白,它不是一款新镜头,因为它并没有针对数码单反进行相应的优化处理,不过依旧不能阻碍这款镜头在二手市场的活跃。




腾龙SP AF 28-105/2.8 ASP LD IF

这款镜头确实有些年份了,不过既然属于腾龙高品质的SP系列,那么肯定也拥有现今较多的主流配置。例如非球面镜片、低色散镜片和IF内对焦等等,28-105mm的焦段在全画幅时属于标准变焦镜头,用在APS-C画幅上损失了广角但是增加了远摄距离,全程实现F2.8光圈,光圈叶片为9片,理论上虚化效果会比较好。这款镜头只要见过的朋友都知道是什么样儿的,我称之为“超级铁桶”,全金属镜身880克的重量,82mm的滤镜口径,就算不上遮光罩都很威猛了。相比一般的套头,本款产品在焦段表现上更加全面,F/2.8的恒定光圈也让摄友们体验了一把高端镜头的大光圈快感。

在入门级用户同样非常关注的轻便化APS-C大变焦旅游镜头方面,适马也有着比较成熟的产品。它们生产的18-200mm F3.5-6.3 II OS HSM镜头目前是这类产品中的翘楚。




适马18-200mm F3.5-6.3 II OS HSM

较前一代产品来说,该产品最大的特点在于更加追求轻便化设计,具体尺寸为75.3x 87.7mm,重量490克,而其重量仅为490克,是各大厂商同样规格镜头里最为轻便的。而同时它也搭配了超声波对焦马达以及OS防抖技术,是一款较为实用的“旅游镜头”。不仅焦距跨度大,防抖组件的加入也让这款镜头进一步提高了实用性。对于还没练成“铁手功”的新手来说,一款带有防抖效果的镜头比可随身携带的三脚架更有吸引力。

对于入门级用户来说,副厂镜头更大的光圈、更长的焦距是最有吸引力的方面。虽然它们还没意识到大光圈意味着更好的虚化效果,大变焦比镜头无需更换镜头的便利对于感光元件的保护也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更全面的题材适应能力,减轻背负重量后的轻盈感,它们还是能够体会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22:09 | 只看该作者
爱好级——领进山门的小导师

在中国约有百万摄影大军,摄影爱好者是其中人数最多也是最为活跃的一支队伍,他们基本上每人约有1--2部数码或者是传统单反相机。在他们的生活中,相机就犹如他们的妻子一样宝贵,无论你是在大街上,还是在田野里,或者是山川河泊,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刻苦钻研摄影技术,积极创作出新作品,希望能得到社会和摄影界的认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类爱好者们已经对摄影有了一定的认识,最起码已经知道了光圈、焦段、镜头口径等分别代表的含义。而这时的爱好者们为了快速提高自己的专业化程度,往往都会变成一个初级器材党,什么“ 摄影是用光的艺术,所以,先要用光可以花在器材上的钱”之类的烧器材格言句句倒背如流。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对于此类人群来说如果投入大量财力购入原厂器材,很有可能没等玩明白就没兴趣了,觉得可惜。还用套头吧,又觉得显示不出自己的摄影水平,干脆退而求其次,上便宜的大炮筒吧!

各副厂厂家正因看清了摄影爱好者处于进阶时的心理状态,也推出了很多适合这类用户的产品,外形威武,方便实用,价格也比较亲民。例如腾龙的16-300mm F/3.5-6.3 Di II VC PZD MACRO大变焦镜头就是此类镜头的代表。


腾龙16-300mm F/3.5-6.3 Di II VC PZD MACRO

记得2008年腾龙 AF18-270mm F/3.5-6.3 Di II VC LD Aspherical (IF) MACRO (Model B003) 初推出时是市面上变焦倍率最高的单反镜头,不过后来被Nikon AF-S DX Nikkor 18-300mm f/3.5-5.6G ED VR 以远摄端的30mm之差打破纪录。腾龙似乎不甘被人超越,今年年中推出的这款16-300mm f/3.5-6.3 Di II VC PZD MACRO (Model B016) 远摄追赶到300mm之外,广角端更扩阔至16mm,达到18.8倍变焦,且镜身并未有因而明显增大。67mm的口径,75 x 99.5mm的身材和540g的重量仍然十分小巧,便携程度未有减弱。本款新镜支持APS-C画幅,等效焦距为24-450mm,实现了从广角到长焦的革新变化。光学结构采用12组16片设计,当中包括3片玻璃模具非球面镜片、1片复合非球面镜片、2片LD低色散镜片、1片XR高折射率镜片以及1片UXR超高折射率镜片共8片特殊镜片。镜头提供整个变焦范围内0.39m的最近对焦距离和1:2.9的最大摄影倍率,可以以极其接近被摄物的距离进行拍摄,充分享受微距摄影的乐趣。VC光学防抖提升了手持作远摄的成功率,亦有PZD超声波马达、防水滴设计加持,令镜头更加全面。


适马APO 150-500mm f/5-6.3 DG OS HSM

对爱好者来说,光有大变焦还远远不够,重量级的长焦大炮才够入法眼。适马也曾为这类人群推出过相应的“又拉风、又便宜”的长焦镜头APO 150-500mm f/5-6.3 DG OS HSM。这款2008年推出的镜头虽然定位并不高端,但在实用性方面却一点也不含糊。该镜头采用了适马独有的OS光学稳定器,可以提高约4档快门速度,这一点对于远摄来说非常实用。另外,该镜头采用了3片SLD超低色散镜片,能有效纠正色差。超级多层镀膜的采用使得该镜头在减少鬼影和眩光方面也表现出色。镜头结构采用15组21片设计,光圈叶片数为9片,最小光圈F22。最近对焦距离为220cm,最大放大倍率为1:5.2。该镜头直径为94.7mm,长251.5mm,重1810g,HSM超声波马达的加持进一步提高了可用性。如果想扛起这么一个超级大炮,臂力不够的朋友们得多锻炼了。虽然是一款DG头,但如果用在APS-C机身上,等效焦段就相当于夸张的225-750mm!打鸟?不叫事!

摄影爱好者们在进阶阶段时往往有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在器材选择方面也偏向于选择价钱便宜外观拉风的各类产品。在这一点上,副厂的一些产品在消费人群定位上和揣摩消费者的心理方面做得更为细致。而这类副厂镜头在不知不觉中就充当了将摄影爱好者们真正领入摄影艺术殿堂的“导师”角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22:10 | 只看该作者
发烧级——物美价廉的好选择

各路摄影爱好者在接触了一段时间的摄影之后都会有一个晚上突然在梦中觉醒,感觉自己的摄影水平已渐入化境。风光、人像、景物种种题材已均有涉猎,用光、构图、与模特的沟通技巧也都烂熟于心。唯一能够阻挡自己成为下一个布列松的只有器材因素了,咋办?换设备!机身更新速度太快、灯具使用率太低、配件又觉得不亮骚,想来想去也就只能换镜头。信誓旦旦摸向钱包,又顿时觉得原厂镜头将再次加大个人财政赤字,只能依靠副厂镜头聊以慰藉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片段虽为戏言,但也反映了一位贫金摄影爱好者的无奈。原厂产品中大三元里最便宜的一款镜头报价也将近万元,对于一般的工薪阶层和未出象牙塔的学生党们来说绝对是天文数字。得益于副厂镜头这些年技术的不断更新,现在的摄友们不仅可以花最少的钱买到相同规格的产品,还能得到与原厂产品相近的使用体验,“黄油”和“大炮”的问题迎刃而解。




肯高图丽AT-X 16-28

纵观近些年内发布的副厂新型镜头,有一款非常强大且个性的全画幅镜头不得不提,那就是来自肯高图丽AT-X 16-28镜头。该镜头从外观上看继承了图丽镜头造型威猛的特点,自重达到了952克。镜头具备了一定的防尘和防水特性,而且加入了推拉式AF/MF切换功能,使用便利。

这款产品可以说浓缩了目前图丽厂家的最新镜头制造技术,首次加入一种名为GMR的磁力对焦传感器,相信会有更好的精度。另外,它还加入了高静音DC对焦马达,静音效果也有了不少的提升。

另外,从光学结构上看,镜头内部加入了1片P-MO非球面镜片,后面采用了2片非球面玻璃镜片,以及3片SD超低色散镜片,以保证成像质量!而整体的光学结构为13组15片。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仅为28cm,相信对于特写拍摄来说会比较有帮助。

与它同类型的产品如EF 16-35/2.8L II USM等,售价均在万元左右。而本款肯高图丽AT-X 16-28的报价只有不到5K。类似的焦段,将近一半的售价,谁又能挡得住这种低价诱惑呢?




腾龙SP 90mm F/2.8 Di MACRO 1:1 VC USD


至于发烧级用户很在意的定焦镜头方面,副厂现在也有了相当不俗的产品。以微距来说,腾龙的90微距头,可谓是它们一个响当当的产品,从1979开始至今,已经更新了多代,如今这支全新的90微全名为SP 90mm F/2.8 Di MACRO 1:1 VC USD,型号为F004。腾龙90微曾经是一个传奇,难能可贵的是,这个传奇一直在延续。相比于原厂的百微来说,腾龙的90微在经验技术方面可谓更加老道了。

虽然发烧级用户都比较注重产品质量和使用体验,但原厂产品高高在上的价格一直让人有点可望而不可即。位于这一阶段的摄友基本也只是将摄影作为爱好,过大的投入也会让他们考虑投入和产出的悬殊比率是否能让自己接受。所以,价格亲民而质量过硬的副厂产品,必然会成为发烧级爱好者们一个更理性的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11-1 23:29 | 只看该作者
{:7_296:}{:7_296:}{:7_29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18:5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印益老师赏评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18:59 | 只看该作者
红尘乱心 发表于 2014-11-2 10:33
好贴,精彩,支持!

谢谢红尘炼心老师赏评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20:4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好友老师欣赏支持晚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21:1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红尘炼心老师赏评支持!晚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