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1584|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草场地专家见面会访谈 之 “会诊”后的专家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5-4-5 09: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草场地专家见面会访谈 之 “会诊”后的专家们

发布时间:2010-04-21 来源:无忌原创 作者:满异 责任编辑:my

延伸阅读

忌专题:2010年草场地摄影季-阿尔勒在北京

现场图集:草场地摄影季之专家见面会第一日

专家见面会访谈 之 “会诊”后的摄影师们



        4月20日的专家“会诊”继续在草场地红一号院开放,“病人”和“医生”也都如期而至。本次见面会专家,雅昌艺术网艺术总监蔡萌以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在会场外接受了色影无忌的专访,从这两天见面会下来后的感受一直谈到当下摄影语言的建构、艺术界的交流等种种问题。


点击查看:

王璜生接受色影无忌专访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钱 +50 收起 理由
唐河老徐 + 20 相当给力!
安逸001 + 30 相当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9:35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 SONY  DSLR-A700    iso: 400    快门: 1/60s    光圈: f7.1

蔡萌接受色影无忌专访           小九儿 / 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9:35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刚看的最后一个(摄影师作品)怎么样?

        蔡萌:他是个初学者,拍得小感觉挺好,但是逻辑性比较差,就是属于拍的时候挺有感觉,但是做展览的时候呈现的时候没有办法,这种情况特别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9:36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也是这两天出现比较多的情况?

        蔡萌:就是一到呈现就出问题了。电脑上看还行,一到做成照片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9:36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确实看到很多人是拿着电脑过来给你们看的。

        蔡萌:这是个挺大的问题,现在大家拍照片都是给电脑拍的,拍完之后都给电脑了,看照片也是在电脑上看,所以他的观看方式是建立在电脑显示器的基础之上的,并不是建立影像的物质媒介,也就是照片的基础之上。问题就出在这,他比较含混。搞不清楚他要什么,偶尔还会打印些照片,但打印的毕竟有限,有人偶尔还做点传统暗房,然后大量的是在电脑上看,甚至在相机上看,那这个电脑(显示器)是这样,那个电脑(显示器)是那样,苹果又是一样,笔记本又是一样,所以他就无形中给自己设了很多障碍和干扰,他也搞不清楚照片最后呈现出来是个什么样子。所以说他拍的时候就不确信,就不知道自己要拍什么,拍完这些东西能做成什么样他没概念。你也可以完全用显示器去培养你的观看方式,然后展览你就用显示器展,展览你就挂一墙的显示器,就在显示器上展,也可以。问题在于它又不是那样。展览的时候他又打成照片,照片可能今天这个打印机打出来是这个眼色,明天换个打印机出来是那个颜色,今天换个地方明天换个地方,他又没个谱。这个东西就慢慢变得非常的含混,含混到一定程度上就干扰到他的工作。就是说观看方式跟过去的观看完全不一样了,始终建立不起来一个语言逻辑和话语系统,经常偏离,他也搞不清楚,就会特别不确信,就是这么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9:42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 SONY  DSLR-A700    iso: 400    快门: 1/40s    光圈: f3.5


专家见面会第二天现场           小九儿 / 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9:43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在呈现的时候除了展览以外,画册是不是也是一种手段?

        蔡萌:对,编排的能力也很重要,画册的结构、节奏,都是很重要的。其实几乎每个人我给他们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好多人都是,也包括外国摄影师。一些外国摄影师拿出来的东西也没有很好的编辑。一些年龄比较大一点的反而这方面经验要好很多,年轻的确实这方面没经验,这很正常,做展览做得少,然后做画册的经验也少,所以在这方面就特别没有办法,就是能力跟办法特别缺。感觉是有的,年轻人的影像感觉还是挺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9: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笨笨嘉 于 2015-4-5 09:45 编辑


  色影无忌:现在有个趋势,就是国外的一些艺术家对影像的理解和运用越来越灵活,好像有越来越多的可能性在里边。

        蔡萌:说白了,数字影像的语言正在形成过程里。它的可能性特别大。然后呢,语言也没有形成一个标准。今天判断的语言在数码这一块是没有标准的,因为正在形成,所以说,什么都可能成立,同时什么都可能不成立。关键在于能不能持久下去,能不能成为一个语言。现在大家做的都是“可能”,都是“可能性”。我觉得还不能过早的说这就是一个数字影像,不好说,现在没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9:45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你作为策展人和摄影理论方面的研究者,觉得这个标准可能会在哪?

        蔡萌:90后或者2000后的孩子可能会……(笑)就像我女儿,她开始拿相机就是数码相机,她对胶片就不会有概念,上来接触的就是用电脑看照片……关键是我觉得数码摄影有可能被商人误导,比如被器材商误导,它做成一个照相机的样子就是问题。数码那个东西有没有必要按照相机那个样子做?它可不可以做成一个手电筒?做成眼镜?没有必要非要按照相机做。做成相机也可以,我的意思是它现在慢慢变得很难替代传统的影像,为什么现在开始有很多人复古?回到传统,回到暗房,就是由于这些东西他们玩了几年之后发现有点不靠谱,有问题。成像的节奏,影调的节奏,跟传统的还是比不了。包括打出来的照片,最简单的感觉就是干,不润,精气神不对。

       姜一鸣:差太远了,我们只能去用不同的纸来改变它还改变不好,只能去选择后期的工艺……

       蔡萌:模仿永远是模仿,永远是在追着走,不是说重新建立一个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9:46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 SONY  DSLR-A700    iso: 400    快门: 1/15s    光圈: f4

排队“候诊”的摄影师们           小九儿 / 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9:48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总想让它更像传统的东西。

        蔡萌:对,它不是说在建立,它是在模仿。其实说到数码后期这个东西,也能形成观看,总做也能,比如照片打印做多了,你就围绕打印做文章,它会影响到你的前期拍摄,也能形成一种观看方式,围绕着打印形成的,就跟你做暗房形成的方式,是一样的道理。但是最后肯定是有区别的。其实传统媒介好控制,尤其在西方,语言的范式,媒介的边界,语言的逻辑,都很健全,所以好判断,有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9:50 | 只看该作者

就是说摄影这种观看方式有它独到的一面,它跟绘画跟雕塑都不一样,它不一样的地方在哪呢?它肯定是有自己的逻辑的,有一套建立在自己的系统之上的语言范式,而这种范式确实跟时代和历史背景、文化背景有关系,跟对艺术的理解和理念有关系,但我觉得更主要是来源于媒介本身,材料和工艺。就是建立在材料和工艺这样的媒介之上的语言范式。其实这个对语言的建构起的作用是最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9:51 | 只看该作者

        蔡萌:对,现在是并行。而且在我看来,两头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一种是像刘铮这样回到玻璃湿版等之前的各种古典工艺上,就是说今天我们回去发现一块冰冻在一百多年前了,今天我把它化开,化开之后发现有很多种可能性都出来了。材料和媒介都可以做一些替代,而且当时可能由于时代的原因,也是跟商人有关系,不断的使它廉价,使它普及,很快就被替代了,但是是在没有被开发殆尽的时候被替代了,那今天回去之后你会发现可能性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9:52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说不定还有一些新的东西会出来。

        蔡萌:对,另外一头就是现在这个数码,因为它的语言还没形成,标准跟范式也没形成,它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9:53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还有手机拍照,其实新闻摄影完全可以交给老百姓用手机去抓拍突发事件了,可能比记者都快。

        蔡萌:所以说这个时代就是一个人人都可以拍照,大量影像垃圾并存,图像狂欢、爆炸的一个时代,摄影是一个数码化、产业化、工业化的一个时代,电子化的一个时代。我觉得作为一个艺术家或者摄影家来讲,你的主体立场如何体现,你如何跟这样一个时代背景拉开距离,来建构一个你的主体立场,体现一个你的主体性的价值,我觉得回到传统是一种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