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楼主: 笨笨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立宪(老六):那年夏天,一件"疯狂"的摄影之事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43 |
 这个场景在整场《白蛇传》中,长度只有一分多钟,是个过场戏。但当时拍摄的时候,演员本身表演得很好,感情很到位;另一个因素就是贺老师本身——当时我们现场有5、6个摄影师在拍摄,但贺老师选择的视角、抓拍的瞬间,确实让人感觉到有一种激情迸发出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44 |
 其实我们在后期调这张图的时候,发现这张片子有点儿拍虚了,对焦点落在演员身后的幕布上了。但是我觉得这个没有办法,那个瞬间可能容不得调实了再拍——也许舞台摄影必须得容忍这种遗憾,可能正因为有遗憾,才更让人难忘。所以我宁肯要一张拍虚了的照片,也不会要一张气氛不到位的照片。
33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45 |

 色影无忌:贺老师在拍张火丁的过程中,生了场大病?

老六:对,是在2009年的春节前后,脑溢血。大年初五的时候,我去医院看他。


34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45 |

  色影无忌:你当时问的第一句话是“你的手还能摁得动快门吗?”

  老六:对。对他来说,最重要的可能就是按快门。所以我觉得我这个问题问得一点儿都不突兀,这是我最关心的问题。

  贺老师一听都快哭了,很唏嘘:“你这个问题问的……”


  色影无忌:太“艺术人生”了。

  老六:他说当他清醒的时候,第一个想的也是这个问题,能不能再按快门了。



35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46 |

  色影无忌:现在恢复得很好?

  老六:很好。《青衣张火丁》里“刹那芳华”的部分里,《白蛇传》的两张图片:一张是白娘子出场的图,一张是背影的图,都是贺老师在病愈之后拍摄的。



36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46 |

相机型号: 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    iso: 640    快门: 1/250s    光圈: f3.5


我们记录下了花样的笑容和会说话的背影。        

《白蛇传》,贺延光病愈后的作品



37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47 |

相机型号: 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    iso: 640    快门: 1/250s    光圈: f3.5

我们记录下了花样的笑容和会说话的背影。        

《白蛇传》,贺延光病愈后的作品   



38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48 |

拍摄团队里的“十三罗汉”


  色影无忌:《青衣张火丁》的拍摄团队一共是13个人,这“十三罗汉”在你眼中是怎样的?


  老六:其实我们很希望找到一个既懂戏又懂摄影的人,但这样的人几乎不存在。从另外一个角度,其实我也希望能看到一个完全不懂戏的人,他拍出来的京剧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当时想过找一个外国人来拍,他可能连戏名意味着什么都不知道。


39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48 |

 因为我觉得拍京剧,既应该有和戏的内容结合紧密的摄影语言,也应该有纯视觉体验的摄影语言。我们的几个主力摄影师,也是从这两方面的配备上完成的这次拍摄。


  团队中最合适的人,应该算是吴钢老师(旅法摄影艺术家,毕业于中国鲁迅美术学院艺术摄影系;戏剧家吴祖光与评剧艺术家新凤霞的长子),书中有他的作品,但他拍得并不充分。
杨少铎老师,他也懂戏,搞摄影也很多年了。但他在摄影上,确实比他在懂戏的这一点上弱一些——只能说人人都有短板。

  传媒圈里的,贺延光老师(资历)老一些,胡渝江、严志刚、法满算是比较新锐吧。



40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49 |

后来我想,现在已经是“人人皆可摄影”的时代,所以我们还需要业余高手,业余高手有业余高手的好处。

  李蒙利和吴晨光,虽然也是干传媒这一行的,但本职工作是编辑:吴晨光是报社的编辑,李蒙利是电视台的编辑。但我觉得他们对影像的理解,可能不会比专业的摄影师差。



41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49 |

其实有时候,我们是抓住谁就用谁。去天津拍的时候,有法满、胡渝江这样的专业摄影师跟场,也把金笛儿拉去拍了,他是个大夫;在香港的时候,找了诗人廖伟棠(点击观看无忌影展《廖伟棠作品展:巴黎的游荡》)——我们也想看看,“混搭”拍摄后呈现出的到底是什么样。

  刘刚是苏州一家汽车行的,虽然他不是专业摄影人,但他业余是专拍舞台的。刘刚还自己做了一个“戏曲摄影图片网”,做得很好。他听说我们在拍张火丁,就主动找**,把原先他拍的张火丁也拿给我们,后来也加入了拍摄。


42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50 |

 到今年,书都已经出来了,但是3月份张火丁在上海演出《荒山泪》和《白蛇传》的时候,我还把刘刚拉到上海继续拍。只要大家有这种创作热情、创作欲望,我们就尽量满足大家。我作为这个项目的策划人、执行人,只是给大家搭好这个桥梁,提供好这个平台。


  苏岩是“无忌泡菜”,他是另一个“无忌泡菜”吴晨光的朋友。苏岩也是主动找来的,只拍了《龙凤呈祥》一场戏。

  还有一个“无忌泡菜”是朱朝晖,一家杂志社的主编,也是摄影爱好者。他比较“惨”,因为在2008年7月底专题拍摄的五天中,到了第三天、第四天的时候,我们觉得不仅得有人拍舞台,还应该有人记录我们的工作状态——把他拉来是专门来拍花絮的。

  最后,整本书里只用了朱朝晖的三张照片,两张是在“后记”中,另一张是在《绝路问苍天》里。


43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50 |

 色影无忌:不过“后记”中那两张照片曝光率相当高。

  老六:这种时候需要我去调配资源,不可能大家都涌到舞台上去拍,所以那会儿只能委屈朱老师了(笑)。
很多时候都会面临这种配备问题:张火丁到各地演出,我们要保证有人盯着;摄影师之间特点的补充;大家相互之间的配合,有人拍前台,有人拍后台;有人拍张火丁,有人拍我们等等。



44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50 |

 色影无忌:摄影师之间是如何分工的?

  老六:有时候是他们自己商量,有时候是我来安排。


  色影无忌:最多的时候,舞台上有几个摄影师?

  老六:六个。


45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51 |

 色影无忌:会有摄影师出现在照片里“穿帮照”吧?

  老六:会有穿帮,不过摄影师自己会有感觉,尽量不会影响别人的镜头。即便偶尔穿帮也不要紧,因为重要的段落我们都不止拍一遍。张火丁说,“这样的拍摄方式,我想我这一辈子也不会有第二次了。我会一遍一遍地演,让大家拍到满意为止。”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