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楼主: 笨笨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立宪(老六):那年夏天,一件"疯狂"的摄影之事

[复制链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51 |


“后记”中图1,摄/朱朝晖

图为二○○八年八月一日,在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进行专题拍摄时的工作照。


47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52 |

相机型号: NIKON CORPORATION NIKON D70    iso:    快门: 1/20s    光圈: f3.5

“后记”中图2,摄/朱朝晖

图为张火丁在《春闺梦》一剧中的圆场。


48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53 |

“我们在编辑制作一本画册,也在试图保留一份历史文献,从各种可能的细微之处,记录一个京剧演员舞台上的身影和表情。

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通过我们的这一本书,

能够让后人看到这个时代的戏曲艺术的状态,看到舞台上中国古典女性的音容笑貌和精神气质。”


49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53 |
“我们始终避免演员有被摆布的感觉”

  色影无忌: 刚开始拍摄的时候,张火丁好像比较在意镜头的存在?

  老六:对,到后来才慢慢好一些。我记得在专题拍摄的第一天,中间休息的时候,我就跟张火丁说“你就当照相机不存在”。但是她说:“照相机拍照时候是有声音的,我不可能当它不存在。”

  我们要求摄影师不要跟演员说话,即使是“再来一遍”这样的话,一般也都是先反映给现场导演,导演再传递给张火丁——我们始终避免演员有被摆布的感觉。


50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53 |

 包括拍张火丁的后台,她一开始是很抗拒的。不知道这种比喻合不合适,后台对于京剧演员来说,可能就像一个人生活中的卧室一样。尤其对于“角儿”来说,她可能不太想看人看,因为后台是很寒碜的,并不是像大歌星那种前呼后拥。

  其实应该说是既讲究又寒碜,因为一方面,所有的程序都一丝不苟,带什么、穿什么、用什么、画什么、描什么,必须按照严格的规矩来做;但另一方面,后台的环境确实很差,化妆镜、化妆台都很差,所以他们是不愿意多拍的。后来是慢慢才接受让我们拍,在中国戏曲学院拍摄的时候,我和张火丁聊着天,摄影师在一边拍——书中“幕后”部分第二页的大量片子,就是贺延光老师在那种情况下拍的。


51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54 |

 色影无忌:从图片上看,换场时的后台好像都比较暗?

  老六:后台基本没有光,只有一盏小台灯,演员换好装,小台灯得马上关掉,因为不能让观众看到后台的光。关掉后,演员就在一种相对暗的环境里等待上台。

  每次拍摄我都会去现场,因为尤其是进后台,规矩还是比较多。当然到后来就很好了,张火丁跟我们很熟了,可以无视镜头的存在,就能拍出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就是我来协调大家,捏合好一个团队,给摄影师一个自由创作的机会,给演员一个不受干扰、不受影响的空间,大家共同来完成这个创作。


52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54 |


幕后的“赶场”紧张有序,人是动的,物是静的,摄/李蒙利



10.jpg (52.9 KB, 下载次数: 2)

10.jpg
53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5:21 |
“张火丁属于‘事儿’特多的演员,但我觉得这种‘事儿’应该多多益善”

  色影无忌:书中对张火丁本人的介绍并不多,大家只是知道她的话比较少,沉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等等。

  老六:张火丁在生活中确实不爱说话,就是个很普通的人,但一到舞台上就光彩照人。在《青衣张火丁》的正文和图注中,都有提到张火丁对戏的理解。京剧确实就是靠动作、表情、声腔来表现的,其他方面我跟她也没有过多的感触。很多也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你让她说,她也说不出什么。


54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5:21 |

 色影无忌:你提到张火丁的星座是水瓶座,这个细节也许能帮助很多人从另一个角度更接近张火丁。

  老六:(笑)水瓶座可能确实内秀,不太张扬,但自己爱琢磨,我觉得她可能属于这种人吧。张火丁很“讲究”,或者说就是“事儿”——她属于“事儿”特多的演员。比如,她化好妆之后,“默戏”阶段绝对不许别人打扰,她不会去跟别人说说笑笑的;再比如,张火丁从不清唱。

  很多人觉着这就是“事儿”嘛,但我觉得这种“事儿”是可以理解的——其实不是张火丁“事儿”,而是其他人也应该这么讲究、这么“事儿”才对。


55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5:22 |

 色影无忌:有角儿的范儿在那儿。

  老六:他们去上海演出,班底都是从北京带过去的。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完全可以在当地找个班子一搭就成了。

  剧院也是,他们会提前租一天去走台(熟悉舞台)。多租一天就多花一天的钱,完全可以不租这一天,临时上台走走就成——我也不知道这叫不叫“事儿”,但我觉得这种“事儿”应该多多益善。


56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5:22 |

相机型号: Canon Canon EOS 350D DIGITAL    iso: 800    快门: 1/320s    光圈: f5


2009年3月7日,张火丁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锁麟囊》后,

加唱《春闺梦》中“被纠缠”一段。摄/李蒙利


57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5:23 |

“有些事情需要这样,要么不,要么全部”


  色影无忌:近两年的《读库》,好象比较明显地增加了配图和图片故事类的专题。

  老六:对,应该是有所增加的。


  色影无忌:你在最开始做《读库》的时候,感觉对图片的使用是很“吝啬”的。

  老六:《读库》现在的用图分配更集中了,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说,应该是更“吝啬”了。《读库》的大部分文字都是不配图的,尤其是可配可不配的那种,我们都不配——图以所当图,图以不得不图。

  比如最新一期的《读库1002》里面,大概有100页左右的图片故事,这种图片故事必须得这么做的。同样的选题,可能不会有媒体舍得这样做这个专题,但这个故事如果不这样全部体现,就没有意义了——有些事情需要这样,要么不,要么全部。


58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5:24 |

 色影无忌:你是个文字工作者出身,现在逐渐增加了对影像的重视,是受到什么影响吗?

  老六:其实你这么问我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们的图片故事比先前多了。事实上我们心里并没有过多地想“这是一个文字故事”,或者“这是一个图片故事”。

  《读库》里还是有很多纯文本的故事,并没有刻意去偏重影像。也许跟现在这方面的稿件来源增多有关系——摄影师可能容易产生一做就是几年、十几年的选题,比如叶景吕一生的照片这样的素材,确实是我们以前没有想过的选题,出现了我们肯定会做。


59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5:25 |


《青衣张火丁》内页


60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5:26 |

“我对摄影完全没有兴趣”


  色影无忌:《青衣张火丁》的图片编辑是黎亮,她具体负责什么?

  老六:做图片后期。


  色影无忌:只是调图?从海量的图片中做出甄选,这个工作是你一个人完成的?

  老六:对,选图都是我来,决定用哪张、不用哪张。当然在选图的后期阶段,我也会拉上张火丁、张火千一起,让他们提一些意见——主要还是我来选图。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