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5217|回复: 16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立宪(老六):那年夏天,一件"疯狂"的摄影之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5-5-1 14:1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立宪(老六):那年夏天,一件"疯狂"的摄影之事

发布时间:2010-06-10 来源:无忌原创 作者:小九儿 责任编辑:小九儿

延展阅读:

无忌影展《青衣张火丁》

无忌影展《廖伟棠作品展:巴黎的游荡》

《青衣张火丁》《读库》


时间:2010年6月

地点:北京,钱粮胡同32号

对话:张立宪(老六)


  人称“老六”的张立宪不是摄影圈儿的人,不过以下与他相关的关键词,应该会有一两个是你所熟悉的:文艺类图书《大话西游宝典》、《独立精神》、《昨日遗书》;CCTV-5的《足球之夜》;早年西祠胡同“饭局通知”版主;网络“雄文”《关于毛片的记忆碎片》;康洪雷导演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李晨所饰演的精英团队的代表人物“张立宪”,名字就是编剧兰晓龙从他身上“借”来的——相较而言,博客“见招拆招”(现为“老六的博客•读库情报站”);“有趣、有料、有种”的《读库》更为知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13 | 只看该作者

  如今,关键词中又添进了《青衣张火丁》。


  这本自2006年开始筹备、启动,至2009年底成书的画册,是自言“对摄影完全没兴趣”的老六,集合了“专业+非专业”的“十三罗汉”摄影团队(其中三人为“无忌泡菜”),以摄影的方式“打底”,做出的一本“非摄影画册”(老六语)。而拍摄期间最为“疯狂”的事,便是在2008年的夏天,为《青衣张火丁》特别安排的五天专题拍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13 | 只看该作者

 2010年6月,色影无忌专访老六,细聊《青衣张火丁》的摄影团队——“十三罗汉”,以及那年夏天“疯狂”的摄影之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15 | 只看该作者


张立宪(老六)和他的《读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16 | 只看该作者

部分摄影师与张火丁(中)的合影

从左至右:朱朝晖,胡渝江,贺延光,张火丁,杨少铎,吴晨光,严志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17 | 只看该作者

张立宪自述 (《青衣张火丁》后记)


  《青衣张火丁》一书,自二○○六年开始筹备、启动,至二○○九年底成书,其拍摄、编辑和印制过程,费时良久,耗资颇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25 | 只看该作者

 做这件事情的动因来自两方面,一是由于张火丁本人有目共睹的艺术成就和舞台魅力。因为她的天赋与勤勉,机遇和坚守,作为国粹的京剧艺术薪尽火传。中国古典女性的音容笑貌气质,民族文化血脉中的悲天悯人情怀,在舞台上留存为最生动的标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25 | 只看该作者

二是源于一点自觉的责任感。京剧艺术在二十世纪的鼎盛时期,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所限,以及时代的种种原因,并没有留下充足的音像资料,那些惊才绝艳的大师风采,精彩纷呈的艺术流派,大多成为绝响。如今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从技术手段上来说,充分细致的拍摄和印制已非难事,倘若在这个时代依然空白一片,则是身为出版从业人员的缺席和失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26 | 只看该作者
 有鉴于此,我们希望能够在一个演员最美好的巅峰时候,记录下她的艺术成就和表演状态。也希望我们的记录能够体现出这个时代的舞台之美,京剧之魅,使这本书不仅具有审美意义,也有史料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26 | 只看该作者

 二○○六年十月份,跟随张火丁的演出,我们在济南铁路文化宫和北洋大戏院拍摄了《梁祝》和《锁麟囊》。此后又在上海天蟾京剧中心逸夫舞台跟拍《鸳鸯冢》,北京梅兰芳大剧院跟拍《春闺梦》,香港演艺中心跟拍《锁麟囊》、《江姐》。过程中痛感这种拍摄方式的不足,摄影师受到拍摄角度和现场观众的限制,加上舞台表演转瞬即逝,所以拍摄得很不充分。最终,我们确定了一个很奢侈的专题拍摄方案:租一个剧场,按照演出的标准和规模,而又不受现场演出的限制,从容地把几出戏拍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26 | 只看该作者

 几经筹备,专题拍摄终于可行。二○○八年七月二十八日至八月一日,我们假北京儿童艺术剧院的舞台,在国家京剧院的大力支持下,演员、舞美、灯光、道具悉数到位。五天时间内,在诸多演职员的鼎力配合下,张火丁不辞劳苦,不厌其烦,以饱满的舞台状态,将程派大戏的精华场次反复表演。现场几位摄影师用自由的拍摄角度和充足的拍摄时机,拍下了《锁麟囊》、《春闺梦》、《荒山泪》、《梁祝》、《白蛇传》、《江姐》、《绝路问苍天》、《红鬃烈马》、《鸳鸯冢》等几出剧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27 | 只看该作者
这次没有了此前跟随演出拍摄时的种种限制,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记录下丰富立体的京剧舞台。更重要的是,平时在观众席中远观,大多只能通过演员的动作、声腔来体会其情绪,而在摄影师的特写镜头中,演员细致入微的表情变化得以被一一保留下来,让我们看到一个如此细腻多维的张火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27 | 只看该作者

二○○八年九月十六日,旅居法国的戏剧摄影家吴钢先生回京,由他操刀,在摄影棚里拍摄了张火丁的京剧化妆、着装过程,以及《秋江》、《坐宫》的片段。其后,我们又分别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中国戏曲学院剧场,天津中国大戏院,上海天蟾京剧中心逸夫舞台,跟拍了张火丁演出的《锁麟囊》、《春闺梦》、《龙凤呈祥》、《绝路问苍天》、《坐宫》。这几次补拍,几位摄影师分工协作,不仅职守前台,还深入后台拍摄,记录下了一个京剧演员化妆、候场、赶场的甘苦滋味。这也是我们非常珍视的拍摄成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27 | 只看该作者
 本书的编辑工作自二○○八年年底开始,越编,越觉出遗憾之多,这也是我们后来反复补拍的缘由;越拍,越觉出舞台摄影难度之高,演员表演状态的细微变化,摄影师对节奏和瞬间的捕捉、对视角和气氛的把握,加上几位执笔在文字上的呈现,倘能达成完美统一,实非易事。从这个意义上说,拍摄和编务成了漫无止境的工作。限于种种原因,我们只能止步于这里,尽管已经总计拍摄了近六万张图片,但依然缺憾多多。所以此书付梓时我们内心的忐忑,大家可想而知,说一句“本书存在诸多不足,敬请广大读者谅解并指正”,各位便知道诚非虚言。希望以后能有机会让我们做得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4:27 | 只看该作者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由于拍摄成本之高,编辑难度之大,所以博大精深的京剧艺术很少以这种方式被记录、被呈现。这也使我们做这一工作时,内心焕发出些微骄傲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京剧的一抹身影,一缕血脉,能够在纸上得以保存和流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