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摄影是现在可选择的最好的表达”
色影无忌:书中的文字量不大,以图片呈现为主。但读进去还是觉得沉甸甸的,挺有“货”。在文字和图片的使用上,你是如何考虑的?
老六:现在很多人可能不太懂戏,没有看过戏,我希望书中的文字可以给读者起到一个普及作用。能够起到一个入门的作用,或者通过这本书了解京剧更丰富的东西——怎么说呢?让内行看门道,外行也能看热闹吧。
即便把京剧拍成电影,其实也是很受限制的,细节依旧稍纵即逝。我现在想不到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能够表现京剧,都会受到限制,摄影可能是比较好的。它可以多角度地呈现一个演员的细节,行头上的刺绣、脸上的妆容等等。这些呈现,即便是看了几十年戏的戏迷,都不一定能看得那么真切——也许摄影是现在可选择的最好的表达。
色影无忌:画册的设计,有没有借鉴一些摄影画册?
老六:摄影画册给我的启发比较少。我觉得舞台摄影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门类,很难拿别的画册来套这个东西。
色影无忌:初版印数是6000本?
老六:没,五千多吧。这本书是京剧的一个大众读物,不是张火丁的个人写真集或是宣传册,它能让人看到平时在观众席上看不到的动作、表情和角度。对于没看过戏的人,算是个启蒙和普及读物。
我觉得它的指向性很明确,想买它的人,花多少钱也要买;不喜欢的人,也很难说服他。其实对我们来讲,没逼着大家“赶紧来买”,水到渠成吧。
色影无忌:销售跟预期相比如何?
老六:跟想象中的差不多。比较荣幸的是,戏迷对《青衣张火丁》还是比较满意的。最近见到一些戏迷,他们说现在看演出的时候,他们不用再去拍照了,可以专心致志地看戏——因为这本画册已经把他们想拍的拍下,而且算是拍得还好——我希望《青衣张火丁》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其实一本书做出来了,对编辑来说,他的任务就已经完成——毕竟,书,已经做出来了。
17.jpg (20.33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5-1 15:35 上传
17.jpg (20.33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5-1 15:35 上传
《青衣张火丁》内页
采访后记:闭上嘴,做做事
2009年12月底,在承印《青衣张火丁》的印厂,老六写下这样一段话:“承印画册的厂子规模惊人,许多大活都是他们干的。郭敬明老师的新书是在这里做的,前些天我去车间遛弯,看到堆积如山的《小时代2.0》限量精装版,据说单是这豪华的限量版,就搞了十万套,我偷偷看了定价,每册是99元;韩寒老师酝酿已久的杂志书也要在这里做,纸早在夏天就调来了,据说首印三十多万,惜乎到现在还没开机;一家点心店的老总罗红老师酷爱摄影,他将自己的作品和产品印成画册,可能是要免费赠给蛋糕爱好者吧,这本画册印了一百七十万册。《青衣张火丁》的开机数,是六千册。”
与《青衣张火丁》相关的种种琐事,扫清了先前我们对于这本画册图片质量的“顾虑”,如同老六自己所说“有些场景,应该可以有更好的视角;有些图片,现在看来不是有百分之百的理由可以出现在书中”。可是不管怎样,“毕竟,书,已经做出来了”。
当听说了那年夏天有过这样一件“疯狂”的摄影之事,也许便能对“《青衣张火丁》不是一本摄影画册”感同身受。
不是“摄影人”的老六可以自信地编辑出《青衣张火丁》,并“希望我们的这本书能够给同行(出版人)一些信心:原来这样的书也可以卖,原来书也可以这样来卖。”
我们,为什么不给予更多信心,并心怀更多期盼?
为什么不呢?
18.jpg (19.1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5-1 15:37 上传
18.jpg (19.1 KB, 下载次数: 2)
2015-5-1 15:37 上传
《青衣张火丁》
《青衣张火丁》常见问题答疑(文/老六)
有几个问题几乎每次都要被问到,有时甚至记者问的只有这几个问题。俺干脆将其列到下面,算是统一作答。说实话,这几个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也是俺最不喜欢回答的。用那句掌故——“这不是问题”。
Q1:为什么要做这样一本书?
A1:这个问题的回答,详见我写的《青衣张火丁》一书的“后记”。我实在说不出比那篇文章更多的内容,但可以说出比那篇文章更少的六个字:我想做,就做了。
Q2:听说这本书投资巨大,共花了多少钱?
A2:算下来,这本书前后花了大概一百多万元吧。但我恳请各位,不要拿所谓的“耗资百万”来做这本书的噱头。
我做书从来没花过这么多钱,所以爱说我们做这本书跟拍大片似的,但这只是关起门来的自充大款,不足为外人道。事实上这样一笔花销实在算不上什么,它充其量只是易中天老师一本书版税的六分之一。今天的娱乐新闻刚说了,成龙老师一场的出场费是二百万。我也听一个朋友说,她看到一个包的标价是四十六万。我们算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