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楼主: 笨笨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封岩:用内敛来释放激情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5:35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是不是你在西方受教育的经历让你和中国人看中国画的方式又有了距离?我觉得还带有一些反讽的意味。

  封岩:对,我在美国思考母体文化可能更清楚,因为有了距离感。中国人常常借物喻人,松树和竹子都是代表文人雅趣的东西。人们常常把假的石头和真的石头放在一个狭窄的空间里,或是放在一个很人为的环境里造情、造景,有时你会觉得很讽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5:35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 Panasonic DMC-LX3    iso: 200    快门: 1/25s    光圈: f2

封岩在向笔者详细讲解装裱的细节  摄影/王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5:36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 Panasonic DMC-LX3    iso: 200    快门: 1/30s    光圈: f2

这个看似黑色的边框其实是取自同画面中相近的颜色,这样使边框不至于突兀,从中可见封岩对细节的关注  摄影/王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5:36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你似乎对作品的装裱和呈现有很特别的认识。

  封岩:像我做得那个《权力系列》,实际上是对权力带有某种批判的东西,人们既向往权力又恐惧权力,这是一个很矛盾的东西。比如那组《毛泽东的车》我把它的一个局部的元素做到我认可的尺寸,我认为艺术家如何决定呈现的尺寸就代表自己的的态度,包括装裱的东西,整体表现都是你的立场和态度,作品整体的呈现方式我觉得应该是跟摄影的观念上更吻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5:37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 Panasonic DMC-LX3    iso: 200    快门: 1/13s    光圈: f2

封岩工作室中使用的都是类似人民大会堂中使用的老式沙发,很多细节都散发着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气息  摄影/王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5:37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听了你的讲述我觉得关于你的艺术观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叛逆,一个是气象。你颠覆了人传统上对艺术认识的观念,而且你对那些怀旧物体散发出来的气象感特别的着迷。开玩笑地说你是不是有恋物情结?

  封岩:我对物有特别的敏感,尤其是跟我发生关系的物体,这个敏感来自于对文学的阅读和写作的经历。在写作里边我也是调动了所有的能量因素,对特别细微的东西做到最精确的描述。我喜欢的建筑师的作品完全胜过所谓艺术家或者是摄影家的东西,我早期在工艺美校是学设计的所以还是受到很多设计观念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5:38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 Panasonic DMC-LX3    iso: 200    快门: 1/15s    光圈: f2

封岩很享受同这些老物件之间的交流  摄影/王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5:38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学设计的人有个习惯就是容易把三维的东西拍成平面。

  封岩:我就是希望作品概念化,极简化,这是我很喜欢的,我不想把一个东西弄得很复杂,里边充满了很多元素,我尽可能剔除那些。就是一把椅子,一个白墙,你把它装裱之后放到一个环境里边,大家会看得肃然起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5:39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你对细节的关注中为何没有人而只有物?

  封岩:你仔细看都是有人存在的,有人的痕迹在,那些物的照片,你会觉得有一双眼睛在观看,这都体现了人的在场感。我拍的这些也是肖像,很多人理解的肖像就是人像,实际上物的肖像也是一种肖像,我这就是给这些物立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5:39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 RICOH  GR DIGITAL 2    iso: 400    快门: 1/176s    光圈: f3.5


《迷幻的竹子》系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5:41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你的作品《迷幻的柱子》为何风格特别的跳跃?和其他系列特别不一样。

  封岩: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觉得跳跃很大,其实仔细看还是同之前的作品有某种联系。从《四面旗》开始我就做特别抽象和极简的东西。它更像一个抽象的绘画,实际上我是用摄影在做这个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5:41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你现在这些作品销售情况好吗?

  封岩:我在中国没有太多的销售,我作品的买家十之八九是外国人,而且博物馆居多,基本上我的作品西方人喜欢的多些,而且是收藏当代艺术的人多,基本上我的东西还是在当代艺术范畴里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5:42 | 只看该作者

  封岩:有人形容你的摄影作品像废片。

  封岩:我的某些摄影作品,就像冲印店里一位技术熟练的工作人员所说的:“像废片,挺有意思的。” 他的说法是赞许,但似乎这些看似废片的作品,对许多人来说却有一种侵略的意思。就像我在街边、楼道、公园、树丛间围着一个微不足道的东西转来转去,直到这件东西被我定影在胶片上为止,这之中,常常会引来一些长年生活在此的尤其是一些长者的关注,他们用带有受刺激的语言问我,在拍什么?这里既没有风景,又没有美的东西,你在拍什么?长者看我专注的表情,也站在我的身后,期望能从我身后读解出一点什么来,站了一会,生气似的走掉了。在走回他熟悉的路上,也就是我正在拍摄的那片楼与楼之间的小路上仍自言自语,这有什么好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5:42 | 只看该作者

 封岩:摄影者,从拿起相机,举到眼前,再到咔嚓一声,完成将被摄物定影在胶片上的行为,都是以秒为时间单位的计算。因为它的快捷性,使得许多人觉得摄影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数码相机的诞生,将胶卷剔除相机内,几乎可以不计成本的按下快门,可以将眼前所见不停地按来按去,留在多少G的存储卡上。

  封岩:许多我的作品初看具有类似“废片”的不经意,还有比较容易被形容的是一种“静谧”的特质。前者是由于在一些神奇的时刻,一些司空见惯的物质、环境会“召唤”我去使用破坏性的手段将它们从眼前被符号化的命运中“拯救”出来。在这些时刻里,我感受到一种幸福,并且发现事物自身存在着一种井然有序的秩序,“静谧”因此产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5:43 | 只看该作者

 封岩:真正意义上的摄影作品,是一种想象力下赋有美学意味的作品?

  封岩:它绝不是一时兴起,带有盲目性的行为。把摄影归类为一种瞬间艺术,有些不够全面。一张照片能够与其中沉静的事物共同构成赋有意味性的摄影作品。观者,最先感受到一幅作品的是距离,一件物品的照片与观看者在一定距离的感受下发生记忆以及想象,使单纯意义上的一幅静态摄影照片背赋了一层时间的印记,观者被摄影者独特的距离感、角度、构图所吸引,甚至会让观者感受到一种他从未有过的观赏体验。

  一幅真正意义上的摄影作品,它将观者、无数观者引向不同的思绪中去,对静止的照片中的每一个细节、体积、线条、色彩、表情给予了从未有过的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