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2204|回复: 7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封岩:用内敛来释放激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5-6-30 15:2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封岩:用内敛来释放激情

发布时间:2010-11-04 来源:无忌原创 作者:王江 责任编辑:王江

    在这个图像大爆炸的时代,人的眼睛在一天之中会接触上千个影像。这时,达尔文物竞天择的理论自动地适用了,每一幅影像都努力从层层包围中脱颖而出,它要让自己“有意思”才能阻止太轻易去点关闭窗口的手。当我们下意识的以“有意思”和“没意思”去判断影像的时候,忽然有人开始思考这个“意思”到底指的是什么?封岩就是其中的一位,搞过电影摄影、拍过MV、写过小说的他,拿起相机叛逆性的以极简主义的方式(画面中的元素少到了几乎没有)拍摄了身边最细枝末节的事物,而“这些细节正是构成生活的主体(封岩语)”。老实说,观看封岩的作品是对自己的一个挑战,如果将这些作品置于影像的海洋之中时,它们甚至很难引起大脑皮层的反应,但是当我们以独立的形式呈现它们时,这行为本身就是带有了逼问的动机:我们因为什么去观看?图像又因为什么才让我们注视?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0 收起 理由
唐河老徐 + 20 相当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5:29 | 只看该作者

以下的访谈分为两部分:在色影无忌的访谈之后,封岩有一个自己对自己的访谈,他通过自言自语的方式让大家了解他的艺术观,我得承认这有点神经质,不过挺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5:29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 RICOH  GR DIGITAL 2    iso: 400    快门: 1/32s    光圈: f2.4

   

封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5:30 | 只看该作者

     相关阅读:艾未未:言之无物


  色影无忌:能否简述一下你的艺术经历?

  封岩:我是经历比较多的,我最早学美术,在西安上工艺美校,这个对我影响比较大,后来考上了电影学院,读故事片摄影专业,去美国之后又返回来做当代艺术。我那几年在纽约思考影像的东西最多,因为在那里稍微简单一些。我指的简单是指不像在中国有很多的朋友要应酬,那美国那边比较简单,你可以静下来关注自己的事情。所以那边几乎所有有意思的影展、画廊我们都去看,不光是摄影的,Video、实验电影、独立电影都看,在那里看的比我在电影学院还多,所以那个时候对我影响特大,让我有机会静下心来思考艺术上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5:30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我看到你的作品时在想,这样的作品怎么拿来做在线影展呢?这对网友的观看习惯实在是一种考验。

  封岩:人总是会有特别习惯的思维,给你读一段之前写的东西:在人们的惯性思维里边镜头只能对准被证明是有意义的,就像无数名胜风景的某一个位置被认为是留影的最佳角度,照片总是让观者首先相信真实这个信息的传入。人们确信照片是将一件真实的事件记录下来,是将一个真实的环境纳入镜头里形成照片,它的真实记录功能被夸大了,几乎掩盖了社会的本质,它被一种流行的大众语境所掩盖,也被所谓的意义所掩盖。人们对于意义的追求里边,有一个先入为主的东西存在,他认为这个东西就是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5:30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其实在你的工作室现场看到这些巨幅的原作还是能感受到物象带来的那种震撼的,但是在网络上看图对网友来说也有些不公平,作品的那种气质是完全表现不出来的。

  封岩:是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我很看重和观众多种的交流方式,要是你们色影无忌可以组织网友来我工作室参观都可以,这种交流会很有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5:31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 Panasonic DMC-LX3    iso: 200    快门: 1/20s    光圈: f2

封岩作品中的物品就是在工作室日常使用的东西  摄影/王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5:31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你的《纪念碑系列》是如何诞生的呢?

  封岩:我最新的系列为什么叫《纪念碑系列》呢?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有很多实用的公共家具、私人家具,包括毛泽东时代的沙发,还有那种黑的皮椅子,拍摄时我把它竖起来,人们都看不到它的后边是什么,我就有意用很多方式减少它的功能性,就把它变成最体现纪念碑样式的一个象征符号。每个人理解纪念碑的概念不一样,有人可能觉得应该是宏大的东西,对我来说,包括老式自行车在内的这些六、七十年代的记忆就是纪念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5:32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 Panasonic DMC-LX3    iso: 200    快门: 1/20s    光圈: f2

《纪念碑》系列作品  摄影/王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5:32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我理解你是把过去一些日常化的东西赋予了神圣的意义。

  封岩:你把被别人忽略的很不重要的东西做某种放大,像我可能把一把椅子放到神坛上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5:33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你为何会如此关注这些细节?

  封岩:我的小说里也是这样尽可能对细节的描述,包括今天的天气里边的小变化,怎么刮风、叶子怎么落,我尽可能简单的词做最简单的叙述,有点儿像生活的账单一样,没有强调故事性。所谓的情节故事性对我来说不重要,因为你在生活里边可能没有那样一个经典的故事存在,你可能每天都被细小的事情围绕,那些细节是构成你生活的主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5:33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很多人拍照片会选择事件最激烈,或者最戏剧性,矛盾最冲突的那个瞬间,但是你似乎是刻意的去回避那种情绪。你为何如此颠覆了很多人对摄影审美的理解?

  封岩:我是特别的回避和克制这个东西,我不管彩色的还是黑白的作品都是比较安静的,所有的作品里边呈现出的是一个理性的东西,艺术是需要克制的。你要用内敛来呈现你的激情,激情不总是很放的那种东西。像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那是一种经典的方式,但不仅仅是唯一的方式。艺术家用摄影可以有多种方式,可以借一种东西去传达内心。我觉得更能持久的作品不是靠激情来支撑的,而是靠你的思维、秩序和理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5:34 | 只看该作者

角落盆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5:34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你这种对影像的理解是怎么来的?

  封岩:我研究电影以前看了很多科教片、专题片,那些片子对我来说构成非常有意思的观念。有人会说那种片子有什么好看的,但是我是把它们当做作品去看。大部分人理解的作品都是约定俗成的,要有那么完整的一个景物,我觉得有判断力的艺术家是不会这样去做的。摄影回避不了观看角度,同样一个杯子你和我的看法不一样,十万个人的看法肯定有差别,你得距离地去把握,怎么拍它?有的人拍得很诡异,有人拍得特乏味,有的人拍得特无聊。艾未未看我的作品,谈到一点就是距离感,就是你当时拍的距离感,你在什么样的一个距离和他发生关系,就和一个你被认为未来构成作品的一个东西,一个物发生关系,在那个距离下,发生真正的交往,所以我对摄影的理解是综合了很多很复杂的情感因素在里边,我一直在去试图挑战抓到摄影的局限性,我真正思考到艺术的局限性,绘画、摄影都有局限性,艺术肯定有局限性,摄影的局限性在哪儿?每次我做新作品的时候都在考虑局限性在哪里,我能不能做,它和其它东西的交叉点是不是有意思,比如摄影和绘画的关系肯定是由来已久了,绘画和摄影都在互相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5:34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你的《山石》的系列就是去寻找和中国画的关系的吗?

  封岩:是的,我当时做这组作品时就重新翻看中国绘画史,后来我去苏州园林等等很多地方看一些人造景观,然后我就确定了这组作品的三个因素:松树、竹子和石头,这些都是传统绘画里边出现的,我上美校之前就学习国画,西安有一个长安画派,我跟一些老画家学画,这对我影响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