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2138|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本宽:那把拟人化的法国椅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5-7-13 09: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游本宽:那把拟人化的法国椅子

发布时间:2010-11-22 来源:无忌原创 作者:海杰 责任编辑:jack

        台湾摄影家游本宽近两年主要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用调查问卷等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全台265位在台湾有展览经验的摄影家,进行个人“影像数字化”调查和台湾“当代摄影家”推举活动。接着,对被推举出的“当代摄影家”再进行相关问题的电访生态进行统计。在浙江丽水的摄影论坛上,他的研究结果让与会者大开眼界。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0 收起 理由
唐河老徐 + 20 相当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09:00 | 只看该作者
休会吃饭的间隙,游本宽拿出一叠明信片,说:这是我的作品,请指教,其实我是个摄影师,我也在创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09:01 | 只看该作者
  讲这些话的时候,游本宽言语讲究、克制,甚至有些生僻,甚至在我们的专访里,他依旧保持了这种讲究、克制以及生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09: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09:22 | 只看该作者

游本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09:23 | 只看该作者

椅子的四只脚犹如真的在全岛各地游走


       色影无忌:这组《法国椅子在台湾》拍摄于什么时候?

        游本宽:主要拍于1997年到1998年,后来零星做至1999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09:23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

        游本宽:《法国椅子在台湾》观光旅游影像系列,除了是个人长期以来对文化议题的感悟之外,艺术形式的创作机缘则是:1998年,应邀参加由台湾及欧洲当代艺术家所共同组成的“你说-我听”主题展时所凝聚而出。当该展览在台湾结束后,接着转往巴黎近郊“毕松当代艺术中心”时,个人便意图藉此出国机会做一件作品,来涉论当代人对外来文化,以片断、虚拟取代真实的认知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09:24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 SONY DSC-V1    iso: 100    快门: 1/4s    光圈: f7.1

游本宽作品《法国椅子在台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09:24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为什么命名为“法国椅子”?这里面有特殊的含义吗?

        游本宽:对前述意念的具体赋形,个人认为观光客那种来去匆匆,片面、零星式的认知态度与结果最吻合这样的特质。因此,便以一张具古典造形且装饰繁复的,由法國 “进口” 到台湾的法式椅子,来表征个人,甚至是绝大多数台湾人,对法国文化在著名的铁塔、菜肴之外,另一种片面式的认知。接着,个人延伸观光客的思维,将椅子拟人化;似法国观光客般的载运到台湾各地旅游并拍照留念,然后再将照片送回椅子的故乡——法国展出。当《法国椅子在台湾》系列在法国首展时,作品的概念,除了论及椅子在二国间,以实物及影像所做的“双向文化进、出口”之外,另一个潜藏的表演艺术,则来自于本系列大量的“旅游照片”,使得椅子的四只脚犹如真的在全岛各地游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09:25 | 只看该作者

留影于极平凡的景物之前,以触及“个人地标”认定的议题


        色影无忌:在这组作品里,椅子是一个观察家,也是一个介入者。

        游本宽:对。个人对典型观光客意象更进一步的形式转换,是以刻板的观光旅游照片,做为每一单张影像的赋形基模;也就是,意识性、规格化的采用“长景深”影像、二比三“横式构图”、将主被摄物“法国椅子”以“顺光”、“端正”的角度凝视镜头,并且刻意的让它在画面中占较小比例等等,意图不断的提醒观者,这是一个关于观光旅游的艺术创作。至于拍照过程,除了在制式风景点有仪式性活动之外,也同时留影于极平凡的景物之前,以触及“个人地标”认定的议题,进而让私密的影像符码成为引人入胜的焦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09:26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 SONY DSC-V1    iso: 100    快门: 1/6s    光圈: f5.6

《法国椅子在台湾》在伊通展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09:26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我很好奇你在展览现场是怎么展出这部作品的?

        游本宽:《法国椅子在台湾》在法国首展时,是把八十张影像以快速、连续的幻灯投射方式,配合巨大、变形和破碎的外观,表现典型观光客在身临异域时走马看花的心态与情境。这里,破碎形式意谓着个人对各类型“文化进出口”活动的观点——无论传播科技如何先进,人际沟通或文化交流的结果都是残缺不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09:27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 SONY DSC-V1    iso: 100    快门: 1/6s    光圈: f5.6

《法国椅子在台湾》幻灯影像装置,伊通公园,台北,199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09:28 | 只看该作者
  同一作品1999年在台北“伊通公园”展出时,则进一步采用“影”、“音”混合的装置,强调观光时的匆忙与零乱,和不时有小贩在旁叫售“干扰游客”的情境。空间里,主墙面上快速投射着,实景大小但变形的椅子旅游照片;两侧后方随机播放着二组投射影像:一是“台湾式”的公共空间,另一端则是把幻灯机对着楼梯边角投射,将典型台湾建物的影像成像在前后不同的焦点平面上。繁复的影像空间中,令人急促、压迫感的机械声,来自幻灯机在换片时声音的扩大,算是阵阵小贩吆喝声的转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09:28 | 只看该作者

大多以台湾在地球村中,慌乱、无助的现象为创作内容


       色影无忌:你对台湾的被拟像化的风景做了哪些表达?

        游本宽:多年来,个人大多以台湾在地球村中,慌乱、无助的现象为创作内容,陆续发表过纪录性显著的《真假之间》影像系列多次。《法国椅子在台湾》观光影像系列,内容虽是前者的延伸,但是形式方面却极不相同。它是先对镜头前的景物加以添造后,再用“纯粹摄影”的方法来纪录,让观者游离于真实和虚拟间。在合成影像盛行的世代中,《法国椅子在台湾》在伊通的展出,不少观众都会好奇的想知道:这些都是计算机合成照片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