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涛:从新闻摄影到艺术摄影 开启与时间有关的《墙》系列 2016-8-12 09:22| 发布者: zhcvl| 查看: 18| 评论: 0|来自: 雅昌艺术网
摘要: 艺术家孙涛 导言:近日,“景迁——孙涛作品展”在深圳美术馆落下帷幕,展览分为“癣”、“屋漏痕”、“藤”三部分,共展出50件摄影作品。孙涛曾在媒体工作11年,身份从记者转为艺术家,他把创作从记录摄影转向纯 ...
![]()
艺术家孙涛 导言:近日,“景迁——孙涛作品展”在深圳美术馆落下帷幕,展览分为“癣”、“屋漏痕”、“藤”三部分,共展出50件摄影作品。孙涛曾在媒体工作11年,身份从记者转为艺术家,他把创作从记录摄影转向纯粹的视觉表达。 孙涛说,他的作品与时间有关,希望观众能通过阅读作品,放慢脚步,观看和思考我们身边的事物。 ![]()
展厅门口台阶上的“小广告” ![]()
展厅门口 雅昌艺术网:请您先给我们介绍这次展览吗? 孙涛:本次展出的是我过去三年创作的《墙》系列摄影作品。我们的展览设计师朱黎给出了很好的展示建议。首先我们将深圳美术馆的玻璃外墙用我的作品《屋漏痕》的喷绘包裹起来,让现代建筑与古老的墙面痕迹相融合,希望给观众不一样的总体上的视觉体验。其次我们将我的另一组作品《癣》中的小广告元素提取喷绘出来,密密麻麻地贴在观众进出美术馆的通道上,一是提醒,二是挑战。感谢深圳美术馆同仁的理解,容忍我们的折腾,后来看,效果还是不错。
孙涛 《癣》 雅昌艺术网:《癣》是怎样的创作? 孙涛:《癣》是在我老家辽宁省海城市拍摄的。那个阶段我在重读西方艺术史,对于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有兴趣。恰巧在小区的墙面上发现了这些本来随意,意欲掩盖的涂抹和堆叠得令人生厌的小广告。这些小广告大多是些虚假信息,它们遍布我们生活城市的周遭,像野草一样肆意生长,不能不说是一种嘲讽。我把照片制作成大小不一的尺寸,贴在墙上,也是为了凸显这一视觉效果。 雅昌艺术网:最开始是什么吸引到您关注到小广告呢? 孙涛:2011年我花了三个多月,开车独行13000公里,寻找中国陆路海岸线上的灯塔,作品叫《我去寻找一盏灯》。回来后朋友问我,从北到南走了一圈后的收获是什么?我的回答有点令人失望。我说,不必走那么远,好的东西就在身边。《墙》系列作品的初衷就是回到身边。 ![]()
孙涛 《屋漏痕》 ![]()
“景迁——孙涛作品展”现场 雅昌艺术网:《屋漏痕》的哪些方面吸引您? 孙涛:“屋漏痕”是水一点点地渗入墙体日积月累形成的。2014年,我读中国艺术哲学。中国书法理论中有一种笔法叫“屋漏痕”。颜真卿与怀素论书法,怀素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颜真卿谓:“何如屋漏痕?”怀素起而握公手曰:“得之矣!”中国的前辈艺术家早就观察过屋漏痕,并且把它运用到艺术创作中。 雅昌艺术网:您的提取包含了诗意。 孙涛:现代人生活节奏很快。如果慢下来,有时间仔细的看看身边的生活,就能看见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雅昌艺术网:最开始拍摄的效果是怎么样的? 孙涛:第一张照片是在深圳观澜拍摄的,一点点越积越多,不断地甄选和调整。在作品呈现上我尝试用宣纸,油画布,但最后还是回到照片。回到初衷。 ![]()
“景迁——孙涛作品展”现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