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2016年12月11日一整天,北京的空气中都弥漫着一丝雾霾之气,但这丝毫没有影响许女士的好心情。因为下肢瘫痪、多年不曾出门游玩的她在这一天竟然坐着轮椅游了一趟故宫,体味到久违的快乐。许女士的快乐正是北京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完善的一个缩影。据记者了解,根据“十三五”规划,北京市在2016这一“十三五”开局之年,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在环境、管理、服务、素质、设施五大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有效解决了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这一长期困扰北京旅游发展的突出问题。 让残疾人、老人走出家门 “这次出门感觉外面的世界真是变化太大了,很多地方都给我们残疾人配备了无障碍设施。以前,我真的很羡慕正常人能四处玩,但以后我也可以多出去转转了。”许女士年近五旬,因为腿脚不便出门游玩的次数屈指可数,常年窝在家里,“不是不想出去,是出去太麻烦。”许女士告诉记者,这次她乘坐无障碍升降机登上了午门城楼,还使用爬楼车和升降机游览了三大殿,不用下轮椅就能游览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等主要景点。 据悉,在北京配备有这样的无障碍设施并能提供这样的旅游服务的景区已有很多:八达岭景区的无障碍设施坡道全长近400米,自北城墙的望京广场一直延伸到东平台,同时升降机也可帮助坐轮椅的残疾人登上城墙,让残疾人能像健全人一样攀登长城;十三陵景区的售票窗口也早就放低了“身段儿”——其中一个售票窗口降低了大约40厘米,被改造为无障碍售票窗口。还有很多景区、景点不仅增设或改造了无障碍坡道,还增加了盲文说明牌,极大地方便了特殊人群。 顶层设计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升级 其实,北京市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从建设、运营管理到维护都是有着顶层设计,而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据了解,从2011年开始,北京就以全国标杆的姿态率先启动了旅游公共服务四年建设指导意见,至2015年,已初步建立了国际化、高品质、全域化、人性化、均衡化的旅游公共服务八大体系,即北京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旅游惠民便民志愿者服务体系,旅游知识普及与旅游责任教育体系,旅游环境保护和旅游好客环境体系,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的监管与评价指数体系,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建设规范及标准体系。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进入2016年,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更是成为重塑首都旅游业的重要切入口,北京市以“开放,绿色,共享,创新”理念,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大大提高了首都旅游的满意度和美誉度。 文/记者姜薇叶青 ●记者手记● 如果说,旅游公共服务的升级改造是对广大游客的关切,那么其中无障碍设施的全面推广则彰显了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对于众多的残疾人来说,命运已然不公,我们又怎么可以不善待他们?!对于日渐西山的老年人来说,岁月已经蹉跎,我们又怎么可以忘却他们?!而那些渗透于生活中的一点点改变都能让他们多一些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