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岁月如梦 于 2011-2-25 21:32 编辑
思考三:什么样的片子才是好片子?
这个问题太大,范围太广,涉及的因素太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以至于我都不知道该怎么下笔。但这也是近几十年我思考最多的问题。 反复斟酌,还是写出来,说一说一个业余摄影爱好者心目中好片子的标准,期望对于初学者有所帮助,老手就不要看了。呵呵!
拍出好片子是每一个摄影人的梦想,在这一点上没有业余和专业的区别。但什么样的片子才算是好片子呢?看到一副漂亮的片子,大家都说好,但好在哪里,不是人人都说得出来的。相信这个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许许多多喜爱摄影的朋友,大家都想找到正确的答案,因为只有知道了什么样的片子是好片子,才有努力的方向,才有可能拍出好片子。
我常说,评价一幅片子要比拍出一幅漂亮的片子难得多。 因为要对一幅片子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评价者既需要有深厚的摄影功底和精湛的艺术造诣,还要需要有高超的语言技巧。 能看出片子的优点和缺点并且婉转的表达出来,使被评价者心服口服,这才是一个合格的评价者(在这方面我自认是不行的)。
自77年开始学习摄影,相关书籍和杂志买了一大堆,(八十年代初开始订阅《中国摄影》,从1.7元一本一直涨到5.8元一本才不再订了,订不起了,那时候我一个月的工资才50多元啊!),虽然功夫没有少下,但由于个人的天赋较差,资质愚钝、悟性不高,以致如今还徘徊于摄影艺术的殿堂之外,更谈不上有什么艺术造诣了。但相关文章看多了,优秀片子看多了,也试图从中找到“什么样的片子才是好片子”这一问题的答案。现在就将我苦苦思索几十年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写出来,与老师们在一起交流、探讨,也希望老师们能够不吝赐教,给我指点迷津。
一幅片子的好坏可以从二个层面来分析,即技术层面和艺术层面,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技术是艺术的保证,艺术是技术的目的,而优秀的片子则是二者有机的结合。
【一】 首先说说技术层面:
1. 合适的亮度和反差。 除了特意表达一些特定的场景(如夜景、黄昏、高调人像等)外,片子不能有大面积的过曝、欠曝的现象,特别是片子的主体部分,必须保证图像明暗适宜、层次分明,这是对于片子的最基本的要求。要做到这些,就依靠拍摄者对于相机正确的设置和对于现场光线的把握。
有的朋友会说,现在的相机都具备自动曝光功能,都能保证所拍的片子明暗适宜。但我告诉你,相机的自动测光并不十分可靠,如果完全依赖它,大多数时候情况下并不能保证你所拍摄的主体曝光完全正确(比如拍摄逆光或光线反差过大或背景亮度过高过低等等),这就需要你选择合适的测光方式,灵活运用曝光补偿,有时候还要使用手动曝光,以达到正确曝光的目的。
2. 清晰。 一张主体模糊的片子是称不上好片子的,清晰度也是对片子的基本要求之一,除了拍人像片可以适当柔化外(柔化与模糊不是一个概念),其它题材的片子主体都必须清晰。因为在合适的反差下,清晰的片子显示的细节更多,使你的片子在有限的面积里容纳更多的信息,让你能够更充分、更细腻的表达主题,增强片子的可视性和感染力。
清晰的片子依靠准确的对焦、相机的设置和镜头的成像素质。自动对焦有时候也并不可靠,特别是现场光线较暗或主体前面有遮挡时,主体很难清晰。这就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对焦区域和对焦方式,必要时使用手动对焦,以达到主体清晰的目的。
至于镜头的成像素质,那是由镜头的价格决定的,与技术无关。但每款镜头都有它的最佳光圈,都有它的最佳成像区域,在对景深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我们要尽量多使用它的最佳光圈和最佳成像区域,以扬长避短,使用低档器材拍出高质量的片子。要知道狗头在最佳光圈和中心部位的成像并不低于光圈全开的牛头!
3. 适宜的色彩。 片子的色彩暗淡、影调灰暗当然不能算是好片子,但色彩过于艳丽,远远超过景物原来的色彩,也不见得是好片子(一些表达特定题材的片子除外)。一般来说,不同的摄影题材对于色彩的要求也不一样,人像片的色彩还原要求比较高,需要尽可能接近肤色;而风景片的色饱和度可以适当高一些,以更好的表达风景的美丽和壮观。色彩艳丽的片子比较吸引眼球,但中性的片子则显得更深沉、厚重,这就看拍摄者自己的审美取向了。
要获得合适的色彩,相机的场景模式和色彩模式的设置非常重要。同时色饱和度以及色彩还原的正确与否与曝光量密切相关,我见过一些朋友拍出来的人像片脸上是绿的,跟动画片里的妖精一样,这样的片子被拍摄者能满意吗?也见过一位去西藏的朋友,为了更好的表现蓝天白云,降低了二档曝光量,结果天空表现不错,但地面的人物、草地、雪山都看不见了,这样的片子能叫好片子吗?当然,还有白平衡的问题,严重偏色的片子不是好片子(除了一些极特别的创意),相机的自动白平衡不可靠,需要拍摄者根据拍摄现场光线不同的色温来随时调节,有时候还需要使用手动白平衡。
4. 层次和质地。 层次分明、质地细腻的片子让人看了舒服,而层次缺乏、质地粗糙的片子让人反感。我们知道,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无论是CCD还是CMOS,无论是APS还是全画幅,感光的宽容度都不如胶片,但即使是胶片,也远远不能完全记录自然界的光线,所以相机内部的图像处理引擎要对光线的强度进行压缩(即使你使用RAW模式,也是经过压缩的),以保证照片的反差不至于超出感光元件的宽容度。而在压缩的过程中,层次也随之减少,所以反差与层次是一对矛盾。反差低时层次多,但画面暗淡,色彩不鲜艳;反差高时层次减少,画面显得不细腻;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拍摄题材的要求来选择一个两者都可以接收的折衷点。 另外,ISO也是决定画面质地的重要因素,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不要使用高ISO,在这一点上,全画幅更有优势。
5. 画面不得变形或倾斜。除了一些特殊的创意(如使用鱼眼镜头对主体进行夸张及一些特意的倾斜构图)外,绝大多数情况下要保持画面的横平竖直,避免出现桶形或枕形失真。比如你拍出的片子电线杆是弯的,或拍的人像过胖、鼻子过大等等,都会影响片子的美感。
镜头的焦距越短、拍摄距离越近,片子越容易出现变形(形变也是镜头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在使用广角、超广角和鱼眼镜头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必要时要进行后期调整。另外,拍摄角度也对形变有较大影响,镜头里的画面与实际景物平行时变形最小,仰角(或俯角)越大变形越严重。
构图和景深等放在艺术层面里说。
以上说的这些都是要在拍摄时就做到的,不要太多指望后期,有些东西后期可以补救,但有些东西后期是补不过来的。俗话说好后期不如好前期,与其在电脑前辛辛苦苦的做后期,远不如一开始就做好。
做到以上这几点,你就基本上可以拍出糖水片了。(百度里解释,“糖水片”是“新新人类”讽刺传统技术派摄影师的作品的一种称谓。比较典型的说法是:“视觉感受良好,心理感受平淡”。) 但我觉得,能够拍出糖水片也不简单,我学习摄影几十年,到现在连糖水片也拍不出来,惭愧。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