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鱼我所欲也 于 2012-9-20 16:09 编辑 刚刚看见这个主题帖子,大家的讨论都很热烈,学习了一部分老师的思想火花。还木有来得及看完,在此也喷喷自己的看法: 1.个人认为视频和图片根本就是两码事,是两股道,不可能拧到一起,偶尔冲撞一下是正常的,没啥大惊小怪的。不管未来视频发展的什么程度,哪怕是普及到激光三维立体,图片依然存在,毕竟各是各的存储保留信息方式。 2.为啥人们宁肯多花钱买高档单反,也少有买DC的?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在单反上花了大几w了,但我一个DC都没有买,LP也不赞成买DC。就我周围的人来看,买了DC的人也很少用,反倒用相机的时候比DC多得多。为什么人们会这样认识?难道都不正常吗?个人觉得这里面还有一些其他问题。首先,DC录制的材料,文件太大,编辑、操作、存放、传输等都不方便,这也是DC不太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一个事件,或者一个过程等等,其实就是由中间的几个重要的节点构成的。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人们的大脑通过了解几个重要的节点,对一个事件已经能够捕捉到了大概80%的信息,我们为啥还要坐下来,心平气闲的花十几分钟来了解呢?第三,视频的后期非线性编辑不是一般人能够很快学会和完成的,如果仅仅是记录个原始影像,后期的剪辑、编篡不会,那也是比较枯燥和没有成就感的。而数码照片就不同了,一般人搞个锐化,加深个对比度,制个照片边框等是很容易上手的,有了这些折腾,照片的趣味性和成就感就油然而生。既然有了趣味性和成就感,何乐而不为呢? 个人的一点粗陋认识,贻笑大方啦! |
继续看讨论 |
秋蝉 |
聆听方家嘉言! |
法国阿尔勒摄影节前主席、曾任法国驻华使馆文化专员和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参赞的法国前外交官、历史学者鱼得(Claude Hudelot)曾在法国电台工作,还当过电影导演。当被问及电影和摄影的传播有何不同时,鱼得乐说:“我喜欢电影,但是电影和摄影完全不同。当你在看一幅好的摄影作品时,你会在那里静静的待一会儿,尽量理解作品传达的意思,在摄影作品前与你自己的内心有交流。而电影的影像变换得很快,观看方式和心理与看摄影作品是不同的。应该说摄影与电影不是完全对立而是互补,在我拍摄的电影里,我常常使用摄影作品,效果很好。” |
第一次的回帖写的比较长,后来删了一部分。看大家讨论的依然热闹,再瞎说几句。 摄影很简单,尤其是数码时代,立竿见影,但是一年到头拍下来可以叫作品的微乎其微。所以,摄影还真的不是捡到筐里就是菜。 拍摄视频也一样,作为一个完整的视频作品,前期更要有脚本,要分镜头,运用推拉(不是变焦)摇移甩晃吊臂等技法拍摄回来的仅仅是素材,是一部视频作品的一小部分工作量,后期的剪辑,特效,配音,动效,音乐等等,不仅要是镜头的堆砌(蒙太奇),依然要遵循电视语言。所以,视频制作是个系统工程,一个人几乎无法完成。 当然,业余条件下自娱自乐,完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 |
500万的像素发论坛图片已经足够用了,但人们还是喜欢去用一两千万,两三千万,甚至三四千万像素的机器去拍摄,效果固然会更好,但总觉得有点盲目追求的倾向。 赞成 |
我对动态视频的研究也不多,只是喜欢关注电影罢了。从当初的电影诞生之时,就是每秒播放24张静态图片,这和人眼的原理也有关系,只要播放频率达到每秒24张,人眼看上去就不会是不连贯的图片,而是连续的画面。至于超过24帧的视频,现在电视机播放帧数一般都超过了24帧,应该在25-30帧左右,24帧虽然看上去很流畅,但举个例子,对于那种快速的运动画面,如果截图下来的话都是模糊的,帧数越高,越能减少这种模糊。 其实我觉得高帧数的出现只是为了满足人们对更高生活水准的需求而已,达到24帧其实已经可以满足人眼了。但就像现在的像素一样,500万的像素发论坛图片已经足够用了,但人们还是喜欢去用一两千万,两三千万,甚至三四千万像素的机器去拍摄,效果固然会更好,但总觉得有点盲目追求的倾向。就这个视频帧数而言,我觉得就像3D电影的发展,当初没有3D电影的时候,2D看着也很不错,但自从《阿凡达》的巨大成功开启了3D电影的时代,现在的许多大片不是使用3D摄影机拍摄就是后期转制3D,反正都是奔着3D来了。现在3D也有点不够了,还想出现什么全息3D,电影《雨果》用了这种技术,我不了解,不做评价。对于视频帧数其实也是这个理,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有的人认为原来的一些东西不够用了,其他一些人就也认为不够用了。毕竟现在发展快,确实是这样。 |
人才招聘|手机版|小黑屋|南阳网 ( 豫ICP备05017472号 )
GMT+8, 2024-11-22 03:4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