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6-03 来源:无忌特稿 作者:黄建鹏 责任编辑:jack
相机型号: FUJIFILM FinePix S5800 S800 iso: 200 快门: 1/45s 光圈: f3.5 7536_15174400_1.jpg (82.15 KB, 下载次数: 1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20 14:07 上传
相机型号: FUJIFILM FinePix S5800 S800 iso: 200 快门: 1/45s 光圈: f3.5
7536_15174400_1.jpg (82.15 KB, 下载次数: 1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20 14:07 上传
蓝志贵与策展人黄建鹏2009年3月21日在中国美术馆“见证西藏民主改革——蓝志贵西藏1950—1970摄影作品展”海报前的合影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引子
认识蓝志贵先生是1987年的事情,当时,他作为四川人民出版社的副编审,《西南旅游》杂志的美术和摄影编辑,关于杂志的稿件我们有一次长谈。1988年,作为同事我与蓝志贵先生用了两个多月时间一起拍摄了《长江三峡》。我第一次看到蓝志贵先生的这批西藏照片是在1990年,内心里感到非常震撼。1991年,作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摄影专业的学生,我在图书馆里研究国外系列摄影大师的时候时常回想起这批图片。
第三个时期是1978年至1993年。这一时期我转业到了四川,开头是到西南民族学院做一些行政工作,当时任西南民族学院工会副主席,我很不适应行政工作。后来四川人民出版社《旅游天府》杂志成立了,邀请我到《旅游天府》工作,这是很适合我的兴趣和理想的工作。到了这个时期,我着重的是旅游摄影和风光摄影,也拍一些民俗纪实的题材。
黄:您什么时期拍摄的照片数量最多?
蓝:就是1956年到1960年,西藏的民风民俗。宗教活动拍摄得最多,而且最有价值。
黄:您在什么时期的创作最旺盛? 蓝:也就是这个时期,1956年到1960年。
黄:您最满意的是哪个时期的作品? 蓝:我最满意的就是1956年到1960年这个时期的作品。1956年我主动要求到察隅地区,除了完成察隅边防部队的报道,采访以外,我还拍摄了大量的风光照和民俗照。察隅这个地方的人,有很多是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例如珞巴族、僜人,门巴族,还有藏族,最有幸的是我拍摄了很多珞巴人和僜人的生活习俗的图片。这部分作品在上世纪90年代,被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的专家给于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说我记录了民俗方面很珍贵的资料,他们也从我这儿收集了不少。《珞巴族社会历史调查》也发表了这些图片。珞巴族是一个非常豪放、善良、友好的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主要以种粮食、打猎、挖药材为生,他们有着一种游牧性质的生活方式。他们主要是长住在我们上察隅地区的十多处深山峡谷当中。珞巴人传说他们和汉人是兄弟,哥哥聪明就到内地去发展了,弟弟就在当地发展。后来我们解放军1951年进驻察隅以后,这些珞巴人就派人来看望他们回来的哥哥。这个时期我拍了许多珞巴人的照片。
还有一个民族叫僜人,僜人还没有归入到我国56个民族当中,我们称它为僜巴人。这个民族的人呢,身体很瘦弱,很矮小,他们很喜欢抽烟,从小能吃饭就能抽烟了,他们大小男女嘴巴上都含着一个烟袋。当时他们还种鸦片,我们去了以后就展开宣传,叫他们不要抽鸦片和不要种鸦片。在这深山里面,这些僜人只有几千人,后来在我们解放军驻察隅部队帮助下,将他们从察隅山上接到察隅坝子里。察隅那个地方非常富饶,我们就把那些愤人安排在察隅。这个时期我也拍了很多恺人的风俗照片。另外察隅有一座山叫药材山,到药材山要经过四五天的行程,经日东草原到吉台村,然后才到中缅边界的药材山。那些边民(缅甸的边民和我们西藏的边民)、少数珞巴人每年的八九月份都要到药材山挖药材。在这我拍了很多风俗照片。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