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1707|回复: 8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任曙林:摄影就是解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5-12-26 16: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任曙林:摄影就是解密

发布时间:2011-04-28 来源:色影无忌 作者:海杰 责任编辑:jack

        位于798艺术区七星中街的映艺术中心还不是那么繁忙,一切看上去都像平常的样子。
        摄影家任曙林刚刚吃完午饭,他的午饭就是一顿盒饭。尽管给布展预留的时间很长,但他每天得待在这里,盯每一个细节。从七星中街的路口进来,一眼就能看到任曙林展览《八十年代中学生》的海报。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0 收起 理由
唐河老徐 + 30 相当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6 16:55 | 只看该作者
  还剩下两天,由那日松策展的《八十年代中学生》将在映艺术中心就开幕了。作品的布展还在调整之中,本来要在展览当天邀请任曙林当年拍摄所在地的171中学合唱团的孩子们来演唱一些当年的老歌,但中间出了点岔子,还没有定音。任曙林不时会念叨几句,希望开幕当天他们能来演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6 16:55 | 只看该作者
此次展出的除了装裱精良的《八十年代中学生》之外,还有部分“古董照片”,这些古董照片也是八十年代中学生,只不过是当年暗房冲洗出来后,贴在暗黄色的牛皮纸上,照片的下方还有任曙林自己用钢笔写的照片标题,行文很“八十年代”,而那些蓝黑墨水的痕迹越发动人。“这是这次展览里最珍贵的照片儿了。”任曙林的舌头绕过一个儿化音,为了展览,他特意把自己的短发留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6 16:56 | 只看该作者
“在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影像中,就我所见,第一次,有位摄影家如任曙林,使他的镜头所对准的每一位中学生仅仅只是少年,仅只意味着年龄,带着年龄所能赋予的全部生命感……以及惟少男少女浑身蕴蓄的神秘感”艺术家陈丹青在任曙林的展览前言里这样写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6 16:56 | 只看该作者
最近的中国摄影界,除了草场地摄影季,任曙林的《八十年代中学生》展览就是话题了,任曙林几乎每天都要接受全国各地的媒体采访,他也就顺理成章地要面对诸如“青春”、“怀旧”一类的话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6 16:56 | 只看该作者
  “说青春是表面的,我们得往高处走。”任曙林说,他希望能遇见真正的对手,能跟他深度讨论摄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6 16:57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 NIKON CORPORATION NIKON D80    iso: 125    快门: 1/30s    光圈: f4.5

任曙林接受色影无忌专访     拍摄/朱静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6 16:58 | 只看该作者

就是想在前人的基础上看看有没有新的可能性和空间



        色影无忌:《八十年代中学生》是什么时候开拍的?
        任曙林:初次拍是1979年的高考,1979年7月份,正式开拍在1980年春夏之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6 17:01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 HEIDELBERG PREPRESS Scanner DC3000    iso:    快门:    光圈:

1985年6月北京总政游泳馆。拍摄/任曙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6 17:02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为什么要拍这个呢?你原先拍的跟这个群体年龄差距比较大。
        任曙林:我很喜欢拍照。总想跟别人搞得有点儿不一样。那怎么不一样呢?就是想在前人的基础上看看有没有新的可能性和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6 17:02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为什么要拍这个呢?你原先拍的跟这个群体年龄差距比较大。
        任曙林:我很喜欢拍照。总想跟别人搞得有点儿不一样。那怎么不一样呢?就是想在前人的基础上看看有没有新的可能性和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6 17:03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 HEIDELBERG PREPRESS Scanner DC3000    iso:    快门:    光圈:

1986年7月  北京171中学教室   拍摄/任曙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6 17:03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还是摄影认知的问题。
        任曙林:那时我们跟着狄源沧老师学摄影,比较有幸在七十年代末就看到一些世界大师的原版画册。因为狄老师有这个收藏,再加上他懂英语,又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个性化的解答,他给我们讲,我们就比较早地接触了这些东西。要不然老是重复前人,你拍得再像你还是出不来,这个我觉得比较幸运。那会儿觉得摄影还是一个现场的东西,我比较重视这一点,这是跟绘画本质上不一样的。再一个,就是现场的这种状态,我不是摄影记者,我不要讲事情,这两者其实特矛盾:又得在现场,你又要去情节化,这个把自己几乎逼到死胡同里了。但是现在回头看来,我中学生实验的就是这个事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6 17:04 | 只看该作者

眼睛就是一个晶状体,什么也不是,眼睛特别中介,眼睛跟镜头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6 17:04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陈丹青的文章里边写到一些摄影语言,还有一些观看方式上的东西。
        任曙林:有那么一句话:“不给历史留白”,其实这句话如果没有概念的界定就不成立。首先什么叫历史?什么叫不留白?白是什么?不白是什么?你能留下什么,我们摄影能留下什么,文字能留下什么,声音能留下什么,都不一样。拿口号来解释摄影,这是最要命的事情,我是这么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