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楼主: 海天如一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图时代的摄影文化(高峰主题研讨会1)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12-7-4 23:04 | 只看该作者
丹江冰 发表于 2012-7-4 23:02
来学习琳枫的心得

谢谢冰姐的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12-7-5 07: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鱼我所欲也 于 2012-7-5 07:42 编辑

      海天老总布置了作业,让写个命题作文,说实在的对于海天的这个要求还真没有认真思考过,所以只好硬住头皮胡诌几句吧,不当之处请各位影友海涵。
       给海天老总交作业之前,先澄清一下,其实本人并不像他所言那样,我的摄影时代还处于蹒跚学步阶段,没有什么“较高的摄影水平”,充其量说只是个眼高手低的增加快门次数者,也不是什么“论坛的行家里手”,充其量讲是个蹩脚的论坛拥趸者。所以,这里先要实事求是地表白一下。这样,既使说错了话,影友们也能原谅滴。下面切入正题。
一、关于摄影文化的艺术审美
      摄影是一种文化的代表符号,它不只是为了欣赏艺 术,或达到某种单纯的实用目的,它还能充分发挥图像文化的优势,作为各种内容的宣传品,直接为政治利益、 文化交流宣传等服务。目前,在全国各地以及世界上的各种摄影奖赛,摄影活动,摄影图片展览等足见摄影的重要意义。鉴于此,首先跟影友们探讨一下摄影文化传播中的艺术审美取向。
        现代摄影作为科学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的产物,与人民生 活息息相关,并己存在170多年。摄影艺术的发展,带动了影像传播的发展,摄影文化的传播是一定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的,与当时社会技术条件、人们审美心理都有一定关联,在摄像技术问世之前,人们通常用照片作为素材,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绘画作品,当时很多人将自己的照片贴到名片上,用于与朋友、客户、亲属交流和分享。之后随着摄像技术的出现,极大的拉近了人们 与影像之间的距离,影像文化开始走入普通人生活,社会大众只要有摄像器材在手,就可以很方便的随时随地进行摄影,大众摄影时代到来了。那一个个用镜头记录下历史的摄影大师、那一幅幅黑白的记录着历史印痕的照片,正在给我们真切地讲述着历史,讲述着时代的变迁,讲述着生活的流变。之后,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为摄影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互联网上有海量的信息,也有海量的图片,图片的传输逐渐成为互联网中信息交流的主要部分。搜索引擎中随意一搜,一些摄影大家的作品立马可见,彻底的打破了传统摄影传播方式的束缚,不再像之前那样,只能在展厅才能欣赏到名家作品,受众群体由小众向大众化过渡。甚至在网络上可以进行摄影作品的买卖,明码标价,买卖双方信息对称,不存在欺诈,大量摄影论坛与社区的出现,也为摄影爱好者们提供了互相交流的空间和平台,大家交流摄影心得,探讨摄影技巧,总之,图片丰富了网络资源,网络也拓展了摄影文化进行传播的空间。
1.纪实美
        摄影最本质的特征是纪实,而不是唯美。摄影的纪实特征形 成了纪实摄影广泛的概念。有些人总认为摄影就是艺术摄影,艺 术摄影就是风光摄影。所以很多人一拿起照相机就到处拍风光。由于缺少文化积淀和创新思维,结果只能拍出一些不是艺术作品的风光记录。摄影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摄影家因为其摄影作品反 映了人类的战争、疾病、灾害、苦难、社会弊端或新的发现,引领了社会舆论,使人民或政府惊醒,从而做出了某种社会改革。
2.情感美
        在摄影艺术创作中,情感能够激发摄影者的创作热情,摄影师是在情感的支配下去观察现实,选择画面的,客观外物之所以能在摄影师的眼中成为被摄对象,其原因就在于客观外物的某些特征与摄影师的情感相契合,而成为摄影师抒发情感的载体,成为摄影拍摄的对象。当摄影师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被摄对象中 去的时候,通过镜头,提炼加工,我们就可以从他的摄影作品中 观照出摄影师的情感倾向。摄影师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表现手法,也是在情感的支配下,巧妙运用光线、线条、色彩、构图等摄影要素去表现现实的,并通过作品表达了摄影师本人的思想感情。
3.风格美
      这些年来,单反相机的大量普及,使我们感觉到一个全民单反的时代已经来临,同时专业的、非专业的摄影网站蓬勃兴起,也推动了摄影事业的迅猛发展。摄影文化发展日新月异,摄影文化现象更是纷繁多姿,变化万千,并引领我们进入了读图时代,同时也迎来了摄影文化的大繁荣时代,摄影毋庸置疑已成为现代社会工作与生活不可缺少的文化手段。现今的中国,每天从早到晚,长城内外,大河上下,每时每刻,都有相机的快门“咔咔”作响,每天诞生的照片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从领域上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紧张的公安、忙碌的医院,严谨的科研、潇洒的艺术、快乐的旅游、亲热 的团聚等等,人们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 都有相机相伴,相机成为人们工作的助手与生活的朋友。同时,一批水平较高、富于创新精神的摄影家如雨后春笋办大量涌现,似乎是一不留神就撞了个摄影大师的头衔。然而,对一个真正对摄影艺术孜孜追求摄影师来说,是否具有个人风格才是每一个摄影家毕生所追求的目标。世界因摄影而精彩,人类因摄影而进步,从纪实摄影到艺术摄影再到商业摄影,可以说每一类图片都能够捕捉到了最生动最精彩的瞬间,每一幅图片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艺术的最终目的在于创造美,摄影 艺术也不例外。摄影艺术美需要摄影家和被摄对象的相互交融与沟通。摄影家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将自己的情感、审美理想融入到创作之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摄影图片传播的审美功能。
二、 关于摄影文化的多元性
       新世纪繁荣的局面显示了摄影的多种可能性,摄影可以做什么?摄影应该怎么 做?这是摄影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开拓性思考;大繁荣呼唤着多元化,这是走向功能化、精细化、类别化的良好态势,是 在充分张扬各自优势而走向新的和谐的发 展历程。然而,或由于受固有观念的束 缚,或因为地盘观念而产生的恐慌,或出于对既得利益的保护,一些恐惧多元化的偏激禁不住冒了出来。目前就有这样几种论调引起了人们的争论:(1)传统胶片坚持凌驾于数码摄影之上;(2)人文纪实摄影蔑视大众风光摄影;(3)前期单纯拍摄抵制后期数码创意。如此种种对决,正是以一元论代替多元论的结果,是以停滞的目光来看发展而产生的困惑。如 果我们用辩证的、 发展的、多元的目光来看待这些纷争,就会心明眼亮,就会发现这正是世纪转折为我们带来的摄影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1、传统胶片与数码电子的思辨
        当今一些摄影师仍坚持使用传统胶片相机拍 摄。这种对器材的选择本无对错高低之分,然而一位著名摄影师在接受采访时却反问道:你看谁用数码拍出了好照片?其回答极其不屑。摄影的诞生与发展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与科技紧密相连,因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因科技的局限而受到制约。1 9世纪中期,因为现代物理学与化学的建立,摄影术才可能在尼艾普斯、塔尔博特、达盖尔的手中诞生。20世纪20年代,德国人在精密科技的基础上,制造出135莱卡小型相机,摄影师才得以随时地抓拍精彩瞬间,才有“决定性瞬间”学说的建立影响了几代人。到了60 70年代,日本人把微电脑引入相机,从而使美能达、尼康、佳能横行天下。使得“傻瓜”也能拍照,把摄影从少数人手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大众化的工具、大众化的艺术。在一些摄影师心目中,高档相机、大画幅相机、专业胶片、专业冲洗系统的形成,已经是摄影的理想王国。人的伟大正在于追求的永不止步,科技在进步,数字科学在发展。上个世纪末,有好事者又把数字科技引进相机,不用胶片,不用冲洗,可以传输,可以储存,可以修图,可以扫描,几乎颠覆了传统摄影。是福? 是祸?一场关注与争论愈演愈烈。但是,仅十几年的发展,数码影像质量提高之快令人瞠目结舌,30万、1 00万、500万、1280万、3620万像素……按正常人的分辨率每毫米7个线计算,5×7英寸的照片400万像素就够了。从数码影像的发展来看,其结像能力赶上甚至超过胶片已不在话下,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为什么数码摄影的出现会令一些摄影 师感到不快,以至抵制与反对呢? 当然,坚持用胶片拍摄没有错,今 天有一百年后也会有,就像有了汽车,有人仍然愿意坐马车,有了电子相机仍然有人愿意用针孔相机一样,爱好而已,没有对错胜负也难以辩出是非高低。不论是传统的胶片相机,还是新兴的数字相机,不过是成像载体的不同,最终我们都是要获 得一张优秀的满足人类审美需求或新闻信息传播为目的的照片而已。问题在于,我们对科技的进步应当欢迎,应当学习,应当研究,而不是藐视、抵制与打拼。网络对于传统摄影文化的解构是不可避免的,除了传统与现代共存的过渡期外,传统的摄影形式,包括银盐技术和手工技艺,也还会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如果把对器材的使用看成是多种选择,那么传统胶片与数码技术便无对错可言。因为照片的优劣,决定性因素不是器材,而是器材使用者。
2.人文纪实与大众风光的思辨
        漫长的人类命运史、人们在创造文明进程中的艰难曲折、人性中真善美的悲欢离合,过去我们只能在支离破碎的传说中和浩如烟海的文字叙述中认知,难以获得准确具体的印象。因而摄影术一经问世,许多摄影师便热衷于拍摄世界各地的民俗风情、社会事件、大小战争,特别是小型相机、快速胶片的出现,更使得人文摄 影如虎添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玛格南图片社、普利策新闻奖,荷兰阿姆斯特丹 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的建立,都为人文摄影提供了活动的平台与发展的空间。人文摄影充分体现了摄影的功能,“勇做时代见证人”成了新闻摄影师崇高的追求,“不给历史留下空白”成为报道摄影师光荣的使命。在为社会改革与进步的摄影中,人文摄影有着突出的重要贡献,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主流地位也是众所公认。用伟大、珍贵、无价、一图胜千言等词语来形容人文摄影并不过份。然而,人类生活是多种多样的,人们的追求也是多姿多彩的,从事人文摄影的人数毕竟有限。因为从事这项摄影需要有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命运的热情,要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活动能力,要有熟练的技术技巧与充足的时间与体力,而作为喜 欢摄影的大众百姓,当跨越了“纪念照”阶段而想进行“创作”之时,绝大部分 人便开始把镜头对准奇山丽水、风花雪月。中国目前百万摄影爱好者中,起码有一半在拍摄风光,春天的梯田,夏天的草 原,秋天的坝上,冬天的雾凇,像无声的动员令,集合了成千上万的长枪短炮在拍摄。一年有几十万人去新疆 去西藏……不仅拍摄,而且要交流,要展览,要发表。互联 网上,风光摄影触目皆是;报纸杂志,美丽的风光照片从不缺席,不是主角就是配角。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随着人对天人合一关系的认识深入,从对抗、征服、利用到今天的和谐。回归自然, 热爱自然已经成为现代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摄影爱好者钟情于风光,不辞辛苦跋山涉水地拍摄风光,也是现代文明的一种体现。难怪许多摄影人把美丽的山河、茂密的森林、辽阔的草原称为“心灵的故乡”,“精神的家园”。
3.图片前期拍摄和后期PS加工思辨
        如果割裂开来谈论前期后期是没有意义的,两者是个有机的整体,是无法割裂开来的,是不能用哪个重要来讨论的,其实这个命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唯一的答案就是前期后期都重要。前期是基础,片子的质量是由前期决定的,一个跑焦严重的的片子,指望后期再锐化都不可能合焦。而后期的手筋和技巧是给片子纠正缺陷和出彩的,在这里我先把新闻片、纪实片排除(其实这些片子也需要后期一定的校正滴),我们将摄影称作是一门艺术,其艺术性最终是在出片上表现出来,而后期制作就是一种艺术的再加工过程,是一种匠心独运的创造过程,我们允许音乐、小说、绘画、雕塑等等有艺术加工,为何摄影不能呢?既然承认摄影是一门艺术,就应该允许摄影师有个艺术的再创造过程。现代数码技术也正是往这个方向努力的,自从开辟了数字摄影的时代,一些图片修编的超级软件也应运而生,给现代数码摄影人提供了巨大的创作空间,为其思想的自由驰骋提供了可资实现的平台,这本身就是科技以人为本,就是技术进步的表现,这是毋庸置疑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摄影的创作过程就好比制作做一道菜,只注重前期菜原料如何质量好,来源如何有保证、绿色、纯天然、无农残化肥污染、生长时期适宜、择菜洗菜干净等等是不行滴,也显摆不出大厨的手艺。(当然木有这些肯定也是不行滴,谁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这些上乘的原料,不同的大厨采用的手艺可能不一样,可讲究刀工,可讲究火候,可讲究烹、煎、炒、炖、焖、熘等工艺过程,每个大厨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技艺。这样一道道不同风格和色香味的菜才能做出来。
        摄影之道盖与尔同矣!
        但是目前坛子里有三种倾向,一种是鄙视PS,认为摄影就是真实再现,要反映实际,PS是花架子,是一种借助于假的东西而人为制造出的一种魅惑,是传统东西对现代技术的献媚。额滴那个神嘢!摄影是艺术,艺术是需要再创造和再加工滴。就好比美女们涂脂抹粉、粘个假睫毛、做个发型等等,捯饬(daochi)完了那个爷们不爱看?当然,您要是非得说范冰冰木有芙蓉姐姐好看,那咱也不能说您审美有问题,至少是跟大众化观点不太一样,独自好那一口而已。说到捯饬,咱不得不提宋美龄,人家可是个腕级人物,并且大美人,特有范儿,但据说老蒋先生一辈子木有见过太太卸妆后素面模样。人家蒋夫人为何这样呢?还不是讲究艺术的再加工过程嘛!名人尚且如此,况咱一个凡夫俗子呢?所以说,建议那些反对PS的朋友,认真钻研一下PS,下功夫学学PS,只有了解啦,认识了,你才会觉得里面天地很宽,里面其乐无穷,里面美住哩,得劲住哩!呵呵呵
        坛子里第二种倾向:过分渲染PS的功效,似乎随便拍一张PP,只要PS玩滴熟,照样出大作。额滴接着那个神嘢!您违背摄影艺术的原则,您木有了解摄影的初衷。摄影是一种表现艺术,对于伟大的摄影家而言,确切滴说是一种思想意识和个人情感的表现艺术。摄影师以光影艺术做笔,来表达诉说自己对自然、人文和事物的观点和认识,通过镜头来打动观众,感染观众,来把思想传递给观众,说服观众,使之接受自己的见解。而这种来自图片深层的原力量,不是能够通过PS来实现滴!
        坛子里第三种倾向:过渡PS。色彩浓郁,对比强烈,磨皮过分,似乎不把观众刺激滴去岗王庄住一礼拜决不罢休。当然,这是新人一般常见毛病,是个小问题,无关痛痒,注意一下就是啦。

点评

老师的文字读来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充满了逻辑思辨与趣味性,敬佩!  发表于 2012-7-19 00:35
造诣很深啊,拜读大作了  发表于 2012-7-7 16:01
鱼老师的水平实在是高,足见很深的理论功底。  发表于 2012-7-5 17:36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 收起 理由
觀雲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12-7-5 08: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丹江冰 于 2012-7-5 08:18 编辑
鱼我所欲也 发表于 2012-7-5 07:30
海天老总布置了作业,让写个命题作文,说实在的对于海天的这个要求还真没有认真思考过,所以只好硬住 ...


鱼老师辛苦了,我来认真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12-7-5 10:53 | 只看该作者
鱼我所欲也 发表于 2012-7-5 07:30
海天老总布置了作业,让写个命题作文,说实在的对于海天的这个要求还真没有认真思考过,所以只好硬住 ...

很有见解{: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12-7-5 14:38 | 只看该作者
{:7_296:}{:7_296:}


受益匪浅--------------持续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12-7-5 15: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阳光的手 于 2012-7-5 15:46 编辑

    主持人好!机缘所致,我曾从事了相当长时间的互联网工作,但毕竟收山已久,互联网这物件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快,一天不上手脚慢,两天不上丢一半,三天不(上)门外汉(嘻嘻,**居然也屏蔽了),四天不上瞪眼看。我偶尔还上去看点新闻,瞪眼看倒不至于,门外汉的迹象确实已经出来了。一个已经out了IT老青年来说互联网的特点已经说不出新意了。就说一下互联网在摄影文化大繁荣中的作用,偏颇之处请见谅。

    互联网是科技,科技发展助推了摄影文化大繁荣。摄影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科技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19世纪中期,现代物理和化学的建立,促成了法国的达盖尔的傲世大发明,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的发明摄影技术,并命名为“达盖尔照相术”,并制成的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在随后这170年里,照相机走过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纯光学、机械架构演变为光学、机械、电子三位一体,从传统银盐胶片发展到今天的以数字存储器作为记录媒介。笑看浮云遮望眼,瞬间沧海变桑田,数码相机的出现正式标志着相机产业向数字化新纪元的跨越式发展,便捷的操作和相对低廉的价格把摄影拉下了神坛,使得“傻瓜”也能拍照,“草根”也有相机,把摄影从少数人手中解放出来,一项贵族艺术彻底转变成了大众化的工具、大众化的艺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尽管有部分摄影师甚至是名家对数码摄影颇有微词,在我看来这都是受固有观念的束缚和认知的偏激造成的,就像清政府认为西洋火车、火轮船、火炮都是奇技淫巧之术一样,终会受到现实的打击。

    出去走一圈,你会看到,乡村城市,阡陌山溪,海滨雪山,“咔咔”之声不绝于耳,好像相机都是公家的,出的作品恐怕用汗牛充栋是无法表达的,不仅仅是都用“G”和"T"了,那分明是图片的海洋。人都有展示的欲望,衣锦夜行、怀才不露的人还是少数的,这些照片除了部分自娱自乐外,大部分还是要向外展示的。而展示需要媒介,而这时候互联网来了,瞌睡的人找到枕头。

    这个时代的网络科技高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的新兴媒体。而互联网和数码摄影一见钟情的联姻,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人们的影像生活也由此得到了彻底改变。雨后春笋般的摄影网站、众多的参与者、影事影赛、协会沙龙、流派的纷争、学术争论与思辨引发了纷繁多姿、变化万千的摄影文化现象,促成了互联网推动下的摄影文化大繁荣,这种繁荣与科技的发展的紧密关系,和以前是一脉相承的。毕竟互联网也是科技发展的产物。

    摄影依然是艺术,艺术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在这个互联网背景下的大众摄影时代,科技的发展也使创新成了大众的工具,从而使创造性劳动成为了人类的大众化劳动。这样使摄影艺术与非摄影艺术,专业摄影与民用摄影的界限变得模糊了,其实,这也不是坏事。网络文学比网络摄影提前走了一步,许多网络作家也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大雅之堂,许多人的名字也家喻户晓,人们欣赏他们的作品的同时,好像也没有刻意去看他是哪个作协的,属于几级作家。在互联网上,大家在”比、学、赶、帮、超“中提高了摄影水平,树立了精品意识,增加了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个体的摄影水平提高,我国摄影水平就有大幅提高,一大批优秀的摄影人就会脱颖而出。纠结于"传统胶片坚持凌驾于数码摄影之上"、"人文纪实摄影蔑视大众风光摄影"、"前期单纯拍摄抵制后期数码创意"等几种条条框框的论调(石老师“鱼我所欲也”归纳总结),都不会太持久,互联网推动了多元的摄影大文化,多元的发展促使共生和谐,促使摄影艺术更加瑰丽多彩,生机勃发。互联网让更多人参与,冲散了条条框框的束缚,推动了多元的摄影大文化,这是它对摄影最大的功劳。

    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点评

孙主任的语言功夫真是了得!  发表于 2012-7-5 17: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12-7-5 15:52 | 只看该作者
阳光的手 发表于 2012-7-5 15:08
主持人好!机缘所致,我曾从事了相当长时间的互联网工作,但毕竟收山已久,互联网这物件发展迅猛,知识 ...

向孙老师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12-7-6 07:54 | 只看该作者
锐摄影 发表于 2012-7-4 16:46
当然,摄影教育仅仅靠学校教育远远不够(老色语)

延伸一下,我们的摄影教育有吗,算上高等学院开设的摄 ...

摄影源于西方,但摄影也不排除依靠东方的哲学、政治、美学进行创意,摄影应该是泛美学主义,甚至不能排除非洲部落民族的美学观点,并非仅仅西方的。

点评

没有受过摄影教育、不了解摄影教育的人一般诋毁摄影教育。拿不出作品的人常常诋毁别人的作品,这在圈子里还是时有发生的。  发表于 2012-7-6 11: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
发表于 2012-7-6 13: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开始的年代 于 2012-7-7 10:27 编辑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加强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为基本权益为主要内容.........。
           摄影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迎来了数码时代。数码时代的到来,使摄影彻底放下“高贵”的身价,成为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重要文化活动,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又为摄影活动提供了更好的展示平台。南阳网作为南阳的官方网站,承担着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践行部门,南阳网近两年来,在发展南阳摄影事业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南阳摄影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为了更好的普及和发展摄影事业,就要以《决定》为理论指导,立足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目前在文化体制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造成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比较匮乏,一些不良的娱乐活动乘虚而入,在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中占了一席之地,严重的侵蚀了人们的思想,污染社会风气,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而摄影作为一项健康、有益的活动,能够提高人们的素养,宣传真、善、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因此要把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发展摄影事业的目的。
           二.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如何真正让摄影走进人民群众中去直接关系到摄影事业的繁荣与否,为此我们要加强对摄影的宣传工作,引导人民群众关注摄影,走近摄影,参加摄影活动,要积极的普及摄影知识,使人们了解摄影,喜爱摄影。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人民群众对摄影的认知度,在组织好知识讲座、专题活动、采风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一些技术交流和联谊活动,激发人们的兴趣点和摄影创作热情。
           三.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在发展摄影事业时必须要坚持正确的导向,以弘扬社会正气,培养文化风尚,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同时为了增强摄影事业的发展后劲,还必须考虑一定的经济效益,毕竟公共财政支出是有限的,所以适当的组织一些收费活动是必要的,但要考虑到人们的经济承受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网络媒体的商业运作,用推广摄影来聚集人气,用人气来扩大网站的影响,提高知名度,用知名度来吸引商家,用经济效益来“反哺”摄影,推动摄影的普及和繁荣。

           四.坚持创新,促进繁荣。充分利用“光影中国”这个大平台的优势,把更多的、不同层次的摄影爱好者吸引进来,把“光影中国”办成摄影爱好者学习的课堂,广大影友交流心德的园地,高端影友讲技论道,切磋技艺的沙龙。用先进的摄影理论和技术去引领带动摄影事业的普及和发展,通过摄影的普及增强摄影事业的活力,促进摄影理论和摄影技术水平的提高,以推动摄影事业繁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12-7-6 16:54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一不留神走进艺林了,大师们的真知卓见让俺耳目一新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发表于 2012-7-6 17:26 | 只看该作者
木事俺经常过来跟住大师们学学。

点评

什么叫爱家石弟的一切表达了。  发表于 2012-7-6 23: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2012-7-6 18:42 | 只看该作者
梦开始的年代 发表于 2012-7-6 13:10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 ...

繁荣摄影文化对人民群众来说有利于身心健康,梦总站得高,阐述得深刻,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2012-7-7 15:36 | 只看该作者
海天如一 发表于 2012-7-2 07:44
七、主持人:关老师,你好,既然是读图时代,也就包含着大家对图片的理解能力,也就是对摄影作品的艺 ...

很认同你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2012-7-7 15:37 | 只看该作者
鱼我所欲也 发表于 2012-7-5 07:30
海天老总布置了作业,让写个命题作文,说实在的对于海天的这个要求还真没有认真思考过,所以只好硬住 ...

看来PS已经成了必修课,要不不久将来真的要OUT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012-7-7 15:43 | 只看该作者
飞扬视觉 发表于 2012-7-2 22:09
关于:人像摄影是摄影作品中最有灵性最讲艺术的文化,请你谈一谈人们在读图时如何能比较准确地读懂人像作品 ...

俗话说众口难调,入门影友和专业资深影友对人像的观点各方面都有不同。
同样是一副作品,影友对构图用光的区别就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